我看到院門口,有個老太太坐在椅子上曬太陽,便問“謝昌明——小謝在家嗎?”魏延救下黃忠,追殺韓玄,這就追出了兩條姊妹巷,即小謝講的:長沙城南的南倒脫靴巷和城西的西倒脫靴巷。蒙古原在中國版圖內;
文/謝昌明
長沙是國務院公布的首批24個歷史文化名城之一,也是中國最古老的城名之一,更是中國唯一一座歷三千年滄桑之變而城名城址始終未變的省會城市。長沙老城區縱橫交錯的老街古巷有千余條,不但名字光怪陸離、風趣優雅、神形兼備、古色古香。而且每一條老街都有一個動人的故事,每一條古巷都有一個神奇的傳說,若編輯成長沙版的《一千零一夜》,定能同世界名著《一千零一夜》一樣,聞名中外、引人入勝。這其中尤以長沙一條條青磚黛瓦麻石路面的小巷,如同北京的胡同、上海的弄堂一樣,讓人魂牽夢繞、時時向往。長沙城南有一條小巷叫南倒脫靴巷,城西有一條小巷叫西倒脫靴巷,此奇葩姊妹巷相距四、五里地,且形不符名,卻來自同一傳奇故事。傳說關公戰長沙時,長沙太守韓玄命老將黃忠與其交戰,黃忠久戰不勝,韓玄十分不滿,誣其有反叛之心,下令處斬黃忠。素與黃忠交誼甚好的魏延大怒,抜刀相助,要刺殺韓玄。韓玄見勢不妙,竄下城樓,意欲從城南向北跑。為騙過魏延,跑到小古道巷口一條小巷時,有意將一只靴子脫下,靴尖朝南放著,以示南循時靴子脫落掉地,此巷即被后人稱為“南倒脫靴巷”。魏延識破韓玄的欺詐,繼續朝北追去。韓玄經過城西臬后街的一條小巷時,又脫掉另一只靴子,仍將靴尖朝南放著,自己繼續朝北奔去,此巷也被后人稱為“西倒脫靴巷”。韓玄最終未能逃過魏延的追殺,在北門“賜閑湖”處,死于其刀下。此地名也因諧音為“刺韓湖”流傳至今。此故事千百年來一直在民間流傳,其義雖屬穿鑿,但它卻反映了一種歷史的遐想,讓人回味、追古思今。這兩條小巷在千百年歷史變遷中未改其名,在文革“破四舊”時,眾多街巷爭相改名的鬧劇中,竟能“守名如玉”,實屬不易啊。只是在1982年,長沙現有街巷名稱普查中,根據該兩巷所處城區的地理方位,正式定名為“南倒脫靴巷”和“西倒脫靴巷”,以便于信件、電報、報刊、物件準確無誤投遞和送達,防止烏龍投遞事件發生。此種烏龍事件,我不僅有親身經歷,而且還帶出了"倒脫靴巷”的有趣故事。1974年某月,在部隊服役的我,回長探親20天假期將滿,不舍熱戀中的對象(即現在的夫人),怎么辦?我這個“守紀”的模范,竟向部隊發電報要求續假七天,在未接到部隊準假電報的情況下,忐忑不安地在長沙多住了七天,和對象敲定了今世姻緣。返隊后行李未放,就直奔中隊部,認錯并申述未接到回電,可能是地址有誤。中隊長即把文書叫來,查核電報底稿,收報地址為:長沙市倒脫靴巷2號。我一看高興了,仍極力掩飾說:長沙有兩個倒脫靴巷,我家地址為城西區臬后街倒脫靴巷2號,另一個為城南區小古道巷倒脫靴巷。指導員聽了半信半疑,我正想向中隊領導講述這兩個地名的來歷時,大隊參謀長進來了,我趕快敬禮退出。大約十分鐘后,指導員傳我進來說:你這次超假問題,請示參謀長,你先在中隊軍人大會上作檢查,并將此兩巷的出處也講一汫。參謀長朝我狡黠地笑了笑說“死罪可免,活罪難逃”。中隊軍人大會如期召開,指導員幾句開場白后,我作了較為深刻的檢查。接著指導員說:“謝昌明檢查還是深刻的,但違紀性質是嚴重的,盡管有客觀原因,沒有接到部隊回電,也應按時回歸隊。下面讓小謝講講長沙兩個同名的倒脫靴巷吧。”聽話聽音,善解人意的指導員是在執行參謀長的指示,從輕發落我找臺階下。于是,我將兩個倒脫靴巷的今世前生的來龍去脈、傳說、故事、典故、地標、歷史……娓娓道來、豐趣生動、有理有據,大家聽得津津有味,尤其是那幾個鐵哥們湖南老鄉贊不絕口、竊竊私語道:下次回湘探親一定去看看。“謝謝大家,我的發言完了。”場下一陣熱烈掌聲,讓我涉險過關。接下來指導員笑呵呵地說:“大家發言吧!”一語雙關,是要大家對我的檢討作評價呢,還是要對我講的故事發議論呢,我心理在嘀咕著。 “我來講講,長沙確有兩條小巷都叫倒脫靴巷。”發言者是我的頂頭上司、師傅,雷達分隊長、雷達實驗室主任。好啊,他可是我們中隊的吹牛大王,吹起牛來理論聯系實際,不管什么事經他一吹就神了。只聽他不緊不慢地說道:前年我探親歸隊,在長沙中轉時,想順便去小謝家看看,他也探親在長沙。出站后來到車站廣場,一個小伙子腳踏木板車(即長沙的踩式,俗稱回籠頭)迎上來說:“解放軍叔叔,您上那兒?我說:“上倒脫靴巷。”“上車吧”。他又說:“倒脫靴有兩個,一個在城南,一個在城西,您去哪個?”“我也搞不清,先去城南那個吧。”
說話間,那小板車駛出車站廣場,左拐奔馳在建湘路上,經瀏城橋再下坡走瀏正街后,直行在東慶街、東門捷徑、馬王街、都正街、縣正街、一步兩搭橋的麻石路面上,沿途聽著那小伙聲情并茂的講解,猶于北京胡同一日游。
車在磨盤灣和小古道巷交叉口又拐進一條小巷,在一個門牌號為“倒脫靴巷2號”的小院門口停下來,那小伙子說:“先看看是不是這里?我等您。”我看到院門口,有個老太太坐在椅子上曬太陽,便問“謝昌明——小謝在家嗎?”老太太瞇瞇眼說:“在,小妹有客會。”
我順著老太太手指方向一看就傻了,只見一位身著陸軍軍裝的面容姣好、身姿婀娜的年輕女軍人,正朝我走來,啪,敬禮并笑瞇瞇地說:“首長,您好。找我嗎?”我忙還禮答曰:“對不起,搞錯了,謝昌明是個男士。”
整個會場哄堂大笑,我想李主任真能吹,全是胡編的。接下來李主任又胡侃起來:
那個女軍人說:“您找誰?找謝昌明?我認識,我的家門、學長,他高我兩屆,同年當兵,他回長沙探親了?他住城西倒脫靴巷,距這兒有四、五里地,我送您去吧,我也有一年多未見他了。”
我和這位美女軍人坐上那木板車,穿越小古道巷,右拐朝北飛奔在寬敞平坦的黃興路上,十幾分鐘后來到長沙鬧市區司門口,這里商鋪林立、人潮如織、張袂成陰、比肩接踵。小板車走不動了,小謝(女)忙將車費付了:“我們走著去吧!”
她邊走邊介紹:這個路口叫司門口,西向的這條街叫臬后街,是明朝吉王府儀衛司大門口駐地舊址處,清朝時曾設立過臬司(按察使司)署,民國時為湖南省會警察局駐地,解放后則為長沙市公安局所在地。東向為解放路,解放前叫中正路。再往北走十幾米西側就是著名的八角亭,這兒曾建有一座八角涼亭,明朝時為吉王府舉行重大慶典活動和歡迎儀式的奏樂嗚炮之地。明亡,王府被毀,亭亦不存,但老長沙人仍習慣稱這兒為八角亭。其西側有一條有故事的小巷叫福源巷,也可通西倒脫靴巷。
我們從臬后街往西前行,街道兩旁有幾個小工廠,沒有什么商鋪,南側有一道呈乚型高墻,上面布有鐵絲網,應該是公安局的后圍墻,稱為圍墻背。我們穿過僅一米來寬的通道,進入倒脫靴巷。來到小謝家門口時,忽聽小謝(男)推著自行車趕來說:“李主任,我去火車站接你,未接到你。”又對那女小謝說:“小妹,你怎么來啦?”她附在小謝耳根上說幾句話,小謝恍然大悟。
我看他們親密樣子,誤以為她是小謝的對象,她忙說:“他看不上我,找了個在河西讀書的大學生呢!”小謝回敬道:“誰敢找你們這些女兵呀,將來都是要當官太太的。”
我們在嘻笑中道別,我隨著小謝進屋上二樓,他的房間不大,但很整潔,布置得像新房,我隨口一說:“你結婚了?”他矢口否認。正聊著,小謝的對象小盧來了,她說:“李主任,上我家吃午飯吧!”
我們一行三人,又穿街過巷:圍墻背、火后街、雙井巷、坡子街、中和街、洪家井、樊西巷、黃興路、織機街,來到都正街。它源于明朝的都司,分管軍政的衙門所在地。我又一次穿越時空,有如漫步在大上海的,像迷魂陣一樣縱的、橫的、斜的、曲的,有種獨特的魔力吸引你的老弄堂里。
長沙真不愧為千年古城,古色古香,老街老巷多而神奇,每條街巷都有動人的故事和傳說,我從中領略到古城長沙所特有的歷史風采,不枉此行。
接下來無線電王分隊長(他可是我們中隊吹牛的理論家,《三國演義》能倒背如流)開講了:東漢末年,三國紛爭,關公戰長沙,與守城老將黃忠首戰幾十回合,勝負難分。關公施拖刀計,欲殺黃忠,突然黃忠的馬失前蹄,被掀落在地,黃忠自知必死,誰知關公舉刀猛喝道:“我且饒你命,快換馬來再戰。”
次日,關公與黃忠再戰。黃忠身背弓箭,詐敗而逃,回身先虛射兩箭,直至關公追到橋邊,才勒馬吊橋上,開弓搭箭,射中關公盔纓根上。關公大吃一驚,久聞黃忠弓法可有百步穿楊之功啊,卻只射吾之盔纓,正是報昨日不殺之恩。
長沙太守韓玄在城頭看得分明,說黃忠通敵,要殺黃忠。魏延救下黃忠,追殺韓玄,這就追出了兩條姊妹巷,即小謝講的:長沙城南的南倒脫靴巷和城西的西倒脫靴巷。
據我所知,長沙還有些地名如:跳馬澗、驚馬橋、馬欄山、撈刀河、銅官、關山等都與關公戰長沙緊密相連,正是關公戰長沙,地名傳精神。改日我一定到長沙看看這些傳奇街巷,小謝,你可要當好導游啊!趙副指導員,你這位只知實踐的吹牛老三,更要去啊!
位于寧鄉關山村“關公戰長沙”的關公造像。 曉青 攝趙副指導員笑說:“一定、一定。”我忙不迭地拱手表示歡迎。
此時,伙房傳來飯萊香味,中隊長宣布:散會,開飯。我和李主任、王分隊長、趙副指導員那幾桌成了中心,大家意猶未盡地談論和回味長沙的這些個老街老巷名稱及傳奇故事。年逾古稀的我,祖籍為湖北武昌,但生于斯、長于斯、戀于斯的地方卻是長沙。1948年10月我出生于長沙北郊黑石渡“湖南陸軍醫院”(現長沙解放軍163醫院),從我記事起就住在(西)倒脫靴巷。此巷南接臬后街,北連福源巷,地形呈T字狀,南北長不過百米,東西寬不到五十米;路面最寬處3-4米,最窄處只有一米多,僅能容納一人通行;路面為麻石路;門牌號依次為1-10號。我家租住在2號院,名為“義記商號”的二層木結構私房。此樓大門口有棵千年大樟樹,內常住十來戶租客,每家一間房,公用廚房、公用旱廁、公用無頂洗澡房、公用堂屋(客廳)、公用通道倒蠻多蠻長,類似于電影《七十二家房客》,但沒有那么大。租金每間房每月五元,私房改造后降為兩元。作者的母親和作者兒子在倒脫靴巷2號門前樟樹下的合影(1984年拍攝) 作者供圖
此樓的租客大多為普通市民和工薪價層,沒有達官貴人和商賈巨富,故文革中受沖擊的不多。“雞犬之聲相聞,老死不相往來”不適合此樓,鄰里關系和睦融恰,一人有難眾人幫,一家有好菜大家吃。四十多年前我的婚宴就在樓內舉辦的,擺了十桌,花費不大,但很熱鬧。推開此樓的大門,步入堂屋,正對面的神壇桌子上,擺放著關公神像,煙霧繚繞。右側擺著一對紅木太師椅(小時候我常坐在這椅子上等媽媽回來)。旁邊一大房間住著此樓原房東——劉嗲嗲、劉娭毑,他們為人和氣,常稱贊我夫人長得好漂亮,說得我心里美滋滋的。二樓樓梯口左側最大那間房住著魏嗲嗲、魏娭毑和養子魏拓東一家人。魏嗲嗲可是讀書人,家中藏書很多,中外名著都有,還有好多線裝書,我經常到他家借書看。據說他被劃成“右派”的起因,是他誤將“滅資興無”中的第二、四個字寫錯位了。他的兒子魏拓東才貌雙全:身高1.75米,皮膚白晢,五官線條流暢,眼眸鋒銳深沉,高挺的的鼻梁下咀唇抿直,劍眉英氣俊朗;學識淵博,博古通今,文采出眾,出口成章。魏拓東長我四歲,在二中(今長郡中學)讀書,我的發小和良師益友。從和他的交談中我明白和記住了:湖南省的省長是程潛而不是陳堅;蒙古原在中國版圖內;倒脫靴巷及長沙部分街巷名稱來歷的故事和傳說;什么是“文字獄”,禍從口出,罪從筆入……他還將他的作文給我看,給我批改作文,使得我的作文提高很快,常保持在八十分以上,并頻頻在班上“傳閱”。學校的《豐收》校刊和我約稿,我以《談談寫好作文的"三抓”》為題,闡述寫好作文要抓好中心思想(審題),抓好開頭和結尾,抓好遣詞造句,登發在校刊上,獲得師生的好評。他為我高興,并將他自編的“作文選集”送給我,鼓勵我繼續努力,考入二中,將一只腳踏入大學門。1963年他高考成績優異,卻名落孫山,我對此不解并問他,他告之我:現在貫徹階級路線,他因出身不好,考前就被內定為“不予錄取”。我為他打抱不平,他卻勸慰我,只要掌握好文化知識,就一定有用武之地。但不幸的是他外出打工(挑土)時,下水塘游泳竟溺水身亡。我清楚記得那天是1964年8月某日,我如愿接到二中的錄取通知書,正想和他分享喜悅之情,卻傳來他的噩耗。我為他的英年早逝悲痛不己,難過萬分。之后我經常義務為魏娭毑挑自來水,以寄托對他的哀思,并幫她將他們生前的書藉送到古舊書店賣掉以維持生計,我真為這些書可惜。幾年后,隨著我的社會閱歷增厚,經歷和聽到些當時社會不平事后,我認為他當時高考落榜后,心情郁悶,一介文弱書生從事這么重的體力勞動,體力嚴重透支導致溺亡。這對他也是一種解脫,人間少了一個“黑五類”子弟,天堂卻多了一顆“文魁星” 。據說改革開放后,他的生父曾從臺灣回長沙要接他認祖歸宗,可惜晚了二十多年。西倒脫靴巷,這條背街小巷貫穿了我整個人生歷程。若以它為圓心(起點),以長沙眾多的老街古巷為半徑(因篇幅限制,此文所列的街巷遠少于作者活動范圍),可以勾勒出我的人生軌跡。它留下了我童年和少年時代的足跡,也記錄了我的青春年代,又陪著我走進了中年歲月,還可能陪我終老。但現在我卻成了這條小巷子消失的見證人。此處為原西倒脫靴巷、福源巷交匯口大致位置。前方為原福源巷,左側為原西倒脫靴巷大致位置。圖源/城小憶
我常想,若無上世紀末至今的幾近瘋狂的城市大擴張,地毯式的房地產開發;若早些年能切實執行《長沙歷史文化名城保護規劃》,做到“歷史打底,文化賦能,為名城增色”,及“要在這些遺址周圍劃出一定的保護地帶”,即政府現倡導的“有機城市更新”的模式,就不會出現連政府自己掛牌保護的老街巷老建筑都拆遷了的事情發生,也不會讓像臬后街、福源巷、西倒脫靴巷等這些老街古巷消失在歷史記憶之中。倘若在原址附近立個牌樓或石碑,豈不是能讓這些街巷的原住居民能到此憑吊、追憶、或聚會,豈不是能讓生話在現代化都市的長沙“老口子”,仍能感覺到老長沙的味道。“有一種離開叫從未離去,有一種銘記叫從未忘記。”我想以此感言結束此文。
*本文由城市記憶CityMemory獨家發布,作者 | 謝昌明,編輯 | 明明,未注明出處圖片均源于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