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莱顿,欧冠直播在线直播观看免费,相扑比赛,cba半决赛,竞彩足球混合过关胜平负开奖结果,哪里可以看足球直播

長沙南湖路發現古墓葬40余座 六朝墓室主人身份竟然是……
專欄:聚焦城市
發布日期:2018-06-09
閱讀量:5779
作者:記者 任波 通訊員 廖薇
收藏:
 昨日,南湖路一考古工地首次向公眾開放,市民現場體驗考古活動。  均為長沙晚報記者 黃啟晴 攝  長沙晚報掌上長沙6月9日訊(記者 任波 通訊員 廖薇)今日是“文化和自然遺產日”,昨日,緊扣“文化遺產的傳播與傳承”這一主題,長沙市文物考古研究所(以下簡稱“市考古所”)策劃和組織了一場公眾考古活動。在位于南湖路的一處古墓考古工地,15位面向社會招募的考古志愿者,手握洛陽鏟興奮地體驗該工地的考古活動...

 昨日,南湖路一考古工地首次向公眾開放,市民現場體驗考古活動。  均為長沙晚報記者 黃啟晴 攝

 昨日,南湖路一考古工地首次向公眾開放,市民現場體驗考古活動。  均為長沙晚報記者 黃啟晴 攝

  長沙晚報掌上長沙6月9日訊(記者 任波  通訊員 廖薇)今日是“文化和自然遺產日”,昨日,緊扣“文化遺產的傳播與傳承”這一主題,長沙市文物考古研究所(以下簡稱“市考古所”)策劃和組織了一場公眾考古活動。在位于南湖路的一處古墓考古工地,15位面向社會招募的考古志愿者,手握洛陽鏟興奮地體驗該工地的考古活動,并參與考古知識現場答題。


  據該考古工地項目負責人蔣德偉介紹,通過近3個月的文物考古勘探與發掘,目前在南湖路這處面積約60000平方米的工地上,已發現古墓葬40余座,現已發掘墓葬30余座,出土遺物20余件,依據形制及出土遺物判斷,墓葬年代分別為漢代、六朝、唐代、宋代、晚清至民國。

  六朝墓室“區”姓獲關注

  在南湖路這處古代墓葬密布的考古工地,市考古所考古科科長何佳指點記者和志愿者仔細觀察墓壁上的圖案和文字,在稍往北面的一處六朝磚室墓墓壁上,記者果然看到墓磚上模印有大量繁體的“區”字。何佳介紹,這應當是該墓墓主人的姓氏,人們閱讀陳壽的《三國志》會發現,孫權的父親孫堅就是在長沙平定“區星之亂”而獲得最初的聲名。此外,在走馬樓三國孫吳時期的簡牘“戶籍冊”上,“區”姓出現的頻率非常高。

  在“區”姓磚室墓稍往南的另一座六朝墓青磚墓壁上,何佳指點志愿者又發現了一處磚上模印的文字:“泰始六年立”。志愿者們現場紛紛查閱手機,他們查到“泰始六年”一為西晉武帝泰始六年(公元270年),這一年亦為東吳末帝建衡二年,其時長沙屬于東吳轄地,直到10年后(即公元280年)長沙才隨東吳投降晉朝并被納入晉國版圖之中;另一個“泰始六年”則是南朝宋明帝泰始六年(公元470年),當時長江以南的長沙屬于南朝諸帝管轄范圍。蔣德偉現場告訴志愿者:“當然,這座標明了年號的古墓到底是屬于晉朝還是南朝,應當根據后期墓葬出土的器物來確定。”考古的嚴謹讓大家大呼過癮。

一座六朝墓的墓磚上模印有大量繁體的“區”字。

一座六朝墓的墓磚上模印有大量繁體的“區”字。


  墓主身份引人猜想

  昨日首次面向公眾開放的南湖路考古工地所發現的墓葬均為小型墓葬,經考古發掘,已能清晰判定年代和器物的計有:漢代墓葬1座,長方形豎穴土坑墓,出土遺物有陶鼎、陶敦、陶罐等;六朝墓葬2座,均為磚室墓,破壞較嚴重,僅存部分排水溝及甬道,墓壁青磚側面有幾何形紋飾,北面墓葬墓磚留有多處“區”字,南面墓葬墓壁留有“泰始六年立”5個大字;唐墓1座,出土遺物有瓷碗、罍壇(又稱魂瓶)、銅鏡及開元通寶等;晚唐、五代及宋墓9座,出土遺物有金屬挖耳勺、水盂、青瓷碗、青瓷罐、鐵劍等。蔣德偉介紹,工地上其余墓葬應為明清及以后時期的墓葬,目前仍在進行調查勘探和發掘。這些墓葬雖然均為小型墓,但豐富了長沙漢代至清代普通平民埋葬習俗的研究資料。

  參與公眾考古活動的黃先生稱,他是第一次蹲在豎穴土坑墓底使用手鏟清理文物,他面前的那一個晚唐水盂使他在清理時忍不住浮想聯翩:這位使用古代文具水盂的墓主人,是男人還是女人?他(她)生前從事的是什么工作?而不遠處的那個宋墓中,據說出土了一把鐵劍,墓主人會不會是一位宋代武士呢?


  考古工地限時“考試”


  昨日恰逢高考第二天,當千千萬萬考生在考場奮筆疾書的時候,志愿者們在考古現場體驗了緊張的考古知識計時答題,進行了一場別開生面的限時“考試”。答題現場,組織方向每位志愿者發放了考古知識小試卷,10題限時1分鐘。答題結束,收回試卷,專人評分。

  根據前期個人意愿報名,志愿者們被分成4組體驗具體的考古環節,分別是調勘組、發掘組、測量組、繪圖組。調勘組在專業人士的指導下體驗如何使用洛陽鏟;發掘組學習清理墓葬的具體方法;測量組學習考古測量的方法以及無人機的使用;繪圖組則學習考古繪圖的方法、技巧等。志愿者們現場體驗如此豐富的考古環節,非常積極,紛紛問問題、記筆記。

【作者:記者 任波 通訊員 廖薇】
上一頁:一個城市的記憶——老地圖中的長沙
下一頁:讓長沙留住不同時期的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