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城市記憶LOGO的視覺元素,選自中國商周時期鐘鼎文字“郭”。
圖1 鐘鼎文中的“郭”
鐘鼎文之“郭”字為上下完全對稱的架構,使人產生虛實相連、物影相接的意象聯想。如此的意象,恰似于歷史與記憶之間的相互映照。
圖2 古城與其倒影
李白有詩云:“青山橫北郭,白水繞東城”。“郭”,在古漢語中意為城郭,泛指城市。城市乃人類發展和演變共同作用生成的有機生命體,一代代人創造了它之后又相繼離去,將延綿不絕、層層疊疊的記憶留在了這里。而這些豐富而珍貴的城市記憶,正是我們要去挖掘、去喚醒的對象。
圖3 LOGO的表現形式——中國印
LOGO使用了中國印的表現形式,反映了城市記憶項目顯在的文化屬性。采用陰陽刻,將對稱的文字架構中分虛實,寓意城市記憶是城市歷史實相的映像。拙樸而不失嚴謹的構圖,傳達出我們以尊重歷史為前提,追求歷史記憶的藝術表達與創新呈現的美好愿念。
該LOGO由張惠明先生創意,篆印由中國書法家協會會員、黃山書協主席盛文運先生精心刻制而成。
長沙歷史記憶點眾多,星羅棋布于城區各處。作為城市記憶導視系統中的重要組成部分之一的“城市記憶地圖”,其記憶點統一圖標的設計必不可少。
圖4 長沙市記憶地圖局部
我們采納了當代著名古建筑學家柳肅教授的高見,以位于湖湘文化名山——岳麓山腳下的“自卑亭”為設計原型。經由中南大學美術系蕭山老師進行元素提煉并手繪成稿,形成如今作為長沙城市記憶點的統一矢量圖標。
圖5 岳麓山下自卑亭及記憶點矢量圖標
這里的“自卑”,并不是“低估自己的能力,覺得自己各方面不如人”的意思。自卑亭的亭名,源出《中庸》:“君子之道,譬如遠行,必自邇;譬如登高,必自卑。”
“邇”,近也,“卑”,低矣。意說欲修成君子的人格,猶如行萬里路,必從近處開始;猶如登萬仞山,必從低處開始。亦即志存高遠者必從小事做起。”
自卑亭,初建于清康熙年間,自建成后,似乎就成了岳麓書院的一部分。數百年來,所有遠途而來探尋湖湘文化、領略湖湘精神的人,必登岳麓山,而登岳麓山必過自卑亭。自卑亭就自然而然成為了長沙乃至湖湘地區的文化地標之一。
所以,采用自卑亭作為城市記憶點的統一圖標,可謂經過了深度的文化考量。
城市記憶導視產品的設計,由中南大學工業設計系主任鄒濤副教授的團隊主創,博士生導師孫湘明教授提供了寶貴的技術指導。
深灰與淺灰的底色搭配表達了歷史的厚重感,金屬底板中通透的網孔設計,則寓意記憶是對時間的穿越。這些配色與結構工藝方案,經過專家團隊嚴謹細致的研究之后才最終定奪。
太平街歷史文化街區環境錯綜復雜,呈五街三片一點的街區格局。這里既是屈賈文化紀念地,又是商業民俗傳承地,還是辛亥革命策源地。所有這些建筑與人文遺存,為我們的記憶表達提供了豐富的創意源泉。
圖6:清光緒年間太平街周邊街巷分布圖
為了適應太平街商業牌幌駁雜林立的街區環境,使得城市記憶的呈現載體能脫穎而出,我們采用了簡潔的造型與深沉的色調相結合的設計方案。框架內金屬網孔的視覺通透,使標識背后的物景似有若無,宛如觀者腦海中的記憶影像,若隱若現。
圖7:金屬網的通透與個人記憶有千絲萬縷的聯系
長按二維碼識別關注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