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的出現(xiàn),是人類走向成熟和文明的標志,也是人類群居生活的高級形式。城市記憶,是在歷史長河中一點一滴地積累起來的,從文化景觀到歷史街區(qū),從文物古跡到地方民居,從傳統(tǒng)技能到社會習俗等,眾多物質的與非物質的文化遺產,都是城市記憶的重要內容。
然而,因為自然或人為的緣由,那些曾經豐富而生動的城市記憶,卻越來越模糊甚至消失。由于現(xiàn)代城市同質化的現(xiàn)象已十分嚴重,人們再難從城市中找到屬于自己的那份記憶,再難體會到位于城市精神家園中的“認同感”和“歸屬感”,對城市越來越陌生,甚至找不到回家的路。蘇醒城市記憶,延續(xù)城市歷史文脈,已變得刻不容緩。
圖:建筑密集的現(xiàn)代城市
城市記憶導視系統(tǒng),是將城市在發(fā)展和更新過程中已留存的和應該留存的重要歷史文化記憶(建筑、人物、名稱、事件、遺跡等),在記憶發(fā)生地通過一定的載體(文字、圖片、語言、符號等)展現(xiàn)記憶要素(人物、時間、事實、背景等),并通過城市記憶地圖和記憶指引標識,向人們提供發(fā)現(xiàn)和到達這些記憶點的路徑,讓人們感受并分享城市歷史文脈。
圖:城市記憶導視系統(tǒng)構建的功能模塊
“城市記憶導視系統(tǒng)”工程是將城市在發(fā)展過程中沉淀的歷史文化訊息有選擇的就地展示,并通過城市“記憶地圖”、“記憶指引”、“記憶展現(xiàn)”標識牌及相配套的線上產品,向人們清晰的傳遞各記憶點的詳細歷史內容及在城區(qū)的準確地理位置,讓人們隨處可親臨其境地閱讀城市,了解城市背后的故事,延續(xù)城市文明及精神。
長沙太平老街,自西漢以來即為長沙人文薈萃和商業(yè)繁華之地。屈原、賈誼曾居住在此。六朝南寺、唐宋長沙縣衙、古天竺庵、關圣殿、開元宮等都曾設于街內。自清前期起,街內開設眾多行棧、貨號、店鋪,以經銷油鹽、顏料、花紗、南貨、魚蝦為主。清咸豐年間開設于此的乾益升糧棧、利生鹽號、楊隆泰釘子鋪、老通義油漆行更是遠近聞名。清末江蘇會館、江寧會館、農民銀行、萬順祥錢莊等也入駐此街。辛亥革命前夕,眾多革命黨人和立憲黨人的秘密機關亦設于街內。
太平老街,基本保存了明清時期的街巷格局,2004年被長沙市政府公布為“歷史文化街區(qū)”,2006年,長沙市政府斥巨資對其進行整治,并于2007年正式對外開放。今天的太平老街,北至五一大道,南接解放西路,主街全長380米。沿街商戶多達130余家,經營面積約三萬平方米。
太平街城市記憶導視系統(tǒng)共包含25個歷史記憶點,分別為:太平街、右太清宮遺址、蔡周二公祠故址、金線街、南寺故址、賈誼故居、太傅里、孚嘉巷、魯班廟舊址、四正社舊址、湖南共進會總部舊址、古天竺庵舊址、近代長沙救火隊舊址、美孚洋行舊址、宜春園古戲臺、雅禮醫(yī)院·雅禮大學堂故址、洞庭春茶館、西牌樓街、農民銀行舊址、乾益升糧棧、老通義油漆行、楊隆泰釘子鋪、利生鹽號舊址、孫堅廟故址、唐宋長沙縣衙故址。
圖:太平街記憶點分布 繪制:蕭山
太平歷史文化街區(qū),成為長沙城市記憶導視系統(tǒng)先期示范項目的選擇對象。在湖南知名文史專家陳先樞先生、梁小進先生、吳松庚先生、中國古建筑研究領域的領軍人物柳肅教授、中南大學視覺傳達研究所孫湘明教授、工業(yè)設計系主任鄒濤教授、美術系蕭山老師的悉心指導與鼎力相助之下,歷經了文史信息挖掘、調研、整理、篩濾、文案編纂與完善、插圖創(chuàng)作、英文翻譯、載體的方案設計與制作安裝等階段,最終在國慶前夕亮相這座擁有著兩千四百年悠久建邑史的歷史文化名城。
圖:城市記憶導視系統(tǒng)產品示意圖
我們喜歡一座城市可能不僅在于它的美景、生活的便利、繁華,或僅僅由于習慣,更重要的是因為我們了解了它,它的過去、現(xiàn)在和未來無不牽動著我們。通過我們的工作去喚醒那些默然于橋梁、房屋、街巷、甚至早已埋藏在林立大廈地基下的記憶,一定會觸動人們好奇的、懷舊的、憐憫的、渴望的心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