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莱顿,欧冠直播在线直播观看免费,相扑比赛,cba半决赛,竞彩足球混合过关胜平负开奖结果,哪里可以看足球直播

悠悠長沙三千年,“安史”之后始繁盛(下)
專欄:聚焦城市
發布日期:2023-05-16
閱讀量:3816
作者:城小憶
收藏:
我們的家鄉長沙,是國家首批公布的24個歷史文化名城之一,有文字可考的歷史有3000多年之久。(2)劉蛻“破天荒”裴休在西樓還指導、支持一個名叫劉蛻的后生發憤苦讀。另一個例子是圭塘河。

圖文/曾英、李文華 

我們的家鄉長沙,是國家首批公布的24個歷史文化名城之一,有文字可考的歷史有3000多年之久。在漫長的歷史過程中,有發展比較緩慢的時期,也有發展比較迅猛的時期。


從宏觀上來看,發生在唐朝鼎盛之時的“安史之亂”,使北方的眾多政治、文化、藝術精英流落到當時比較偏僻但相對安寧的長沙,大量人口涌入,先進工藝帶來先進生產力,長沙的城市建設和經濟社會發展出現歷史性大飛躍。


“安史之亂”讓大唐由盛而衰,卻讓長沙“因禍得福”,逐步走向繁盛。

接前文《悠悠長沙三千年,“安史”之后始繁盛(上)》:

圖片
三、格局大開:“瀟湘亦是我的家”

由上可見,安史之亂,使長沙人口迅猛增長,這些人中多有文化、藝術精英,還有大量的能工巧匠,對長沙發展帶來巨大貢獻。

1.安史之亂后銅官窯迅速興起

據前所述,長沙新石器時代就有制陶歷史。長沙銅官石渚湖一帶在唐初就有制瓷的記載。公元769年(唐大歷四年)春,杜甫來到湖湘大地,在岳州稍做休整之后,繼續向潭州(長沙)進發,去會見好友韋之晉,請求資助。過了喬口,來到古代楚國鑄錢的銅官山下,時湘江風浪大作,杜甫一家只好在銅官渚避風,等待好天氣。杜甫作《銅官渚守風》:

不夜楚帆落,避風湘渚間。

水耕先浸草,春火更燒山。

早泊云物晦,逆行波浪慳。

飛來雙白鶴,過去杳難攀。

杜甫看到大火,以為是春耕燒山。這說明其時銅官瓷器的名聲還不大,在全國瓷器中影響力還不高,否則學識淵博的大詩人杜甫不會不知道,更不會把燒窯誤會為春火燒山。事實上,長沙銅官窯在安史之亂前的史料中鮮有記載。

安史之亂后,北方遷徙來了很多制瓷匠人,促使長沙銅官窯在岳州窯基礎上吸收北方唐三彩工藝,形成了以高溫釉下彩為特色的窯業,在長沙銅官石渚湖一帶形成了規模龐大的瓷器生產和貿易中心,使這里成為一處以民間貿易和海外貿易為目的、以釉上彩“胡風”裝飾為特色的外銷窯場。

目前在遍及大江南北的交通要道,以及東亞、東南亞、南亞、西亞、非洲等地沿海遺址都發現了典型的長沙窯瓷器,大多是日用器皿,以碗盞類、盤碟類、壺瓶類和壇罐類器物為主。

最集中的一批長沙窯外銷瓷器出自1998年印尼勿里洞島發現的沉船“黑石號(Batuhitam)。滿載的6.7萬件唐代器物中,長沙窯瓷器多達5.6萬多件,占84%。從出水器物上的紀年推斷其生產年代是公元826年(寶歷二年),絕大多數是瓷碗,多有褐綠彩裝飾和詩文題款,多件茶碗自書“盂”“茶碗”“茶盞子”等,其中一件書有“湖南道草市石渚盂子有明樊家記”題記。

“草市石渚”表明石渚湖一帶存在一個因瓷器生產與貿易而興起的大型集市——草市,是一處典型的唐代中葉以后在南方沿江船埠興起的民間集市,反映了唐代官方坊市制度破壞后民間商品經濟的發展,也反映了長沙窯的民間商貿屬性。

細致研究現存的銅官窯紀年瓷器資料,統計共發現37例,其中僅1例為安史之亂前的715年(開元三年),其他36例都是安史之亂后;通過比對,安史之亂前的銅官窯瓷比較粗糙,之后的則非常精致、采用了新工藝且詩文題記豐富,這都顯著地反映了安史之亂后,北方文化對長沙地域文化有了深刻的影響,并形成了現實生產力。

圖片

國家寶藏:長沙銅官窯青釉褐彩“春水春池滿”詩文執壺
春水春池滿,春時春草生。
春人飲春酒,春鳥弄春聲。


2.安史之亂后長沙城市格局的發展

一是城市的顯著擴張。

從長沙城各時期城址范圍示意圖來看,唐時的長沙城與之前相比向東、南、北三個方向都有顯著的擴張,向西(湘江)也略有延伸,面積是原來的四倍。而且示意圖上唐與五代及北宋城址基本是一樣的,這樣看來,并非指唐早期,應是唐中晚期,即安史之亂以后。

二是城市的擴張與地理環境結合更加緊密合理,形成了顯著的山水特色。

原來的長沙城選址為離湘江水面稍有距離地勢略高的小塊臺地,現在依據南高北低的地理環境,向南、向東擴張到妙高峰、龍伏山腳下,對山腳的自然水系改造為護城河道;向北擴張到瀏陽河入湘江漫流區域,連接并整浚成護城河道,引瀏陽河水入護城河,保證護城河常年水流,并通航湘江;依山水環境在河道上架建橋梁,其中北邊水域比較大,在北護城河上自西向東建有活源橋、培元橋、孫家橋、文星橋、司馬橋、戥子橋;東邊依山勢溪流形成比較大的水面與北護城河連為一體,后修建東池;東南邊因山勢稍陡促,從東南向西建有一步兩搭橋、流水橋、登瀛橋。這樣從整體上講,城市進出非常方便,山水風光非常優美。

三是推進了重大市政工程。

(1)修建東池

公元802年(貞元十八年)潭州刺史兼湖南觀察使楊憑主持,將今長沙天心閣下天心公園至都正街、古稻田、馬王街、小瀛洲一帶大片地域,處于龍伏山西北腳下,地勢較低,且有自然溪水,開鑿整浚并與護城河合為一體,變成一片水光瀲滟、山島聳峙的大型園林,因在長沙城東名曰“東池”,初為潭州官府宴客觀游場所。

楊憑系虢州弘農(今河南靈寶市)人,名氣很大,與其弟楊凝、楊凌于大歷間相繼中進士第,時號“三楊”。這是安史之亂后,北方城市建設及園林建設理念引入長沙實踐的源頭,也是長沙有史可查的第一個重大市政工程。

據載,東池是半環形人工湖,環周九里。楊憑在東池之上常盛款賓客,駐彩旗,動蘭橈,泛舟而游,間或有娥眉嬋娟,清歌波中,宛若神仙。

唐代文學家符載作有《長沙東池記》,錄下了東池的美景:

“右有青蓮梵宇,巖巖萬構,朱甍(méng)寶剎,錯落青畫;左有灌木叢林,陰藹芊眠,不究幽深,四時蒼然。池中百鳥飛鳴,每當晨曦初露,金波浮蕩,氣象萬千。”

楊憑刺潭三年,離任時將東池授予“賓客之選者”戴簡。

戴簡系晉代譙國(今安徽亳縣)名士戴逵之后,只當過“連率所賓禮”的小官,雖舉貢,卻“志不愿仕”。與人交,總謙讓三分,但博學多才,精通孔、孟,旁及莊、文,因而成為楊憑的至交。

戴得東池后,在南岸半島上筑堂而居,“以云物為朋,據幽發粹,日與之娛”。公元806年(元和元年),適逢文壇大家柳宗元謫永州司馬,路過潭州,戴氏將其延至府上,宴請之間,得柳氏《潭州東池戴氏堂記》,曰:

“東池丘陵林麓距其涯,坘(dǐ)島渚洲交其中。堂成而勝益奇,望之若連艫縻艦,與波上下,就之顛倒萬物,遼廓眇忽。樹之松柏杉櫧,被之菱芡芙蕖,郁然而陰,粲然而榮。”

圖片

都正街復制的“東池”景觀

(2)修建一步兩搭橋

東池向西南與護城河連通處,因山勢所阻形成90度的急轉彎,俗稱磨盤灣。因城外龍伏山、東池、妙高峰皆風景綺麗,為便于市民外出游賞,建了兩座橋,成放射狀向外延伸,在城內只一步之遙,但城外一橋走高通近處龍伏山,下有碼頭稱大高碼頭,去東池;一橋走平通遠處妙高峰,下有碼頭稱小高碼頭,去護城河。

此段為山急陡處,水面落差比較大,兩個碼頭通稱為高碼頭。從遠處看,這兩座橋搭在一起,總稱“一步兩搭橋”。極大地方便了市民出行,外出游覽。城內也有一條溪水在稍西匯入護城河,上建有流水橋。這一帶風景極為優美,有聯為證:

流水帶花穿巷陌,歸云擁樹落山村。

目前,這一組地名還在,街巷地貌還可印證唐時的格局,值得保護。

圖片

一步兩搭橋遺跡

四是開辟了讀書重教、經世濟用的文化傳承基地:西園北里。

(1)裴休建西樓

裴休(791-864),字公美,河內濟源(今河南濟源)人,祖籍河東聞喜(今山西運城聞喜),唐朝中晚期名相、書法家,浙東觀察使裴肅次子。大中初年,裴休貶職潭州,任荊南觀察使,立“稅茶十二法”,發展茶馬貿易。

他在長沙北城外瀏陽河漫流、清靜區域疏水筑園建西樓(西園因此而得名),作為休息、讀書、習字、游覽之所。安史之亂后,長沙人口驟增,加上進出城方便,城外風景怡人,很多人都在城外建房居住。

裴休篤信佛教,還奏建密印寺,請靈佑復出,并捐田千余畝,召各寺名僧會聚溈山,盛極一時。

裴休墓位于湖南省長沙市寧鄉縣溈山鄉清溪村。東距縣城約92公里,距密印寺2.5公里。墓處在溈山的一脈端山的山腰,坐西朝東,以花崗石及青石砌成,直徑4米。墓首豎花崗石刻“唐故相國裴休之墓”墓碑。碑左右有石刻對聯:“亮節高風乾坤并老,慈懷道氣天地長存”。為湖南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2)劉蛻“破天荒”

裴休在西樓還指導、支持一個名叫劉蛻的后生發憤苦讀。

據載,劉蛻出身寒微,“為文奇詭岸杰,自成一家”,公元850年(唐宣宗大中四年),中進士。劉蛻之前五十年來,潭州(長沙)當地沒人中過進士,人稱“天荒”,當地考生(解元)稱“天荒解”。劉蛻打破“天荒解”,故稱為“破天荒”。

魏國公崔鉉鎮守荊南,贈給劉蛻“破天荒”錢七十萬,劉蛻不受。曰:“五十年來,自是人廢;一千里外,豈曰天荒?”官至左拾遺。公元863年(咸通四年),劉蛻上書指責淮南節度使令狐绹之子干預政事,以“布衣行卿相之權”,被黜為華陰令。

劉蛻中進士,也反映了安史之亂后,受北方移民文化的影響,長沙中下層讀書人越來越多,并逐步嶄露頭角。

(3)傳承至今

世時變遷,這一區域尊師重教、發奮苦讀的傳統一直傳承下來。

南宋時,西園一帶被圈入長沙城墻之內。

1859年(咸豐九年),曾任浙江巡撫的胡興仁引疾回家,在長沙西園大灣購地一片,浚池構亭,精心營造,建起一座風景別致的園林,并取唐朝進士劉蛻讀書故地之義,命名“蛻園”。

后此地又被貴州、甘肅提督周達武購得,并筑樓臺池館,仍號“蛻園”。其子朱劍凡將其開辦周南女校,意為“周禮盡在,南化流行”,表達要傳承傳統詩書禮儀,并在南方發揚光大的心愿。

1890年(光緒十六年)五月十七日,著名史學家陳寅恪出生于長沙泰安里周達武私宅,即唐劉蛻故宅地。1903年3月29日,近代教育家胡元倓先生在此創辦湖南省第一所私立中學:明德學堂

一地相鄰兩名校,百年英才耀華夏。近代名士黃興、陳天華、任弼時、周小舟等皆為明德校友,向警予、蔡暢、楊開慧、丁玲等則都是周南俊杰。

章士釗將西園譽為“冠蓋之地”,從清廷重臣到民國政要,從維新志士到革命黨人,從簪纓世家到學者名師,陳寶箴、陳寅恪、譚嗣同、唐才常、吳芳吉、李覺、譚延闿、趙恒惕、杜心武、蔣廷黻、徐特立、帥孟奇、黎倜康……與此地有關的近現代名人,不下60位。

此處,現為西園北里歷史街區,人文氣息深厚。

圖片

蛻園思源橋

楊憑在東城外鑿東池,裴休在北城外筑西樓,都不再以在長沙做官為苦,而是以此為樂,每天讀書習字、題詩作畫、禮佛向善、悠游自得,還主動開展地方建設,留下千古佳話。從此以后,長沙成為風光旖旎,百姓讀書游賞、安居樂業,令人向往的地方。


圖片
四、馬殷建都:“走上舞臺的中央”

正因為有了安史之亂后長沙在人口、文化、經濟、城市建設方面的迅猛發展,使得在唐末混戰及五代十國時期,一時成為了全國的政治、經濟和文化區域中心,變成了馬殷楚國的都城。

史載:南楚(907年—951年),五代十國時期南方十國之一,歷史上唯一以湖南為中心建立的政權,史稱馬楚,以潭州(今長沙)為首都。自907年馬殷受封楚王開始,南楚共44年,若從896年馬殷割據湖南開始計,為56年。

南楚創建者馬殷是許州鄢陵(今河南鄢陵)人,其自稱為伏波將軍馬援之后。公元896年(乾寧三年),馬殷至長沙,自為武安留后,唐朝任命他為潭州刺史、判湖南軍府事。897年(乾寧四年),唐昭宗任命馬殷為武安軍節度使。

他逐個討伐消滅了湖南境內的割據勢力,統一了湖南。

907年(后梁開平元年)朱溫封馬殷為楚王,927年(后唐天成二年)建立楚國,以潭州為都城,改名長

馬殷在政治上內靖亂軍、外御強藩,使社會經濟得到了較快的發展。

930年(長興元年),馬殷卒,遺命諸子,兄弟相繼,馬希聲隨即繼位,希聲奢侈無度,馬希范襲位后在位時間較長,期間出現兄弟內爭,馬楚政權已經慢慢走下坡路。

947年(天福十二年)希范卒,馬氏兄弟相繼為戰,湖南大亂。951年,南唐乘機派大將邊鎬攻下長沙,南楚亡。

南楚全轄1府1監27州,即29州、府、監,領106縣,下設武安、武平、靜江等5個節鎮,即今湖南全境和廣西大部、貴州東部和廣東北部。

南楚在建國之初就奉行“上奉天子”的政策,除馬希萼向南唐稱臣外,其余都承認五代各朝為宗主國。

南楚一方面充分利用地方資源,發展了以農業為主的社會經濟。另一方面倡導教育,繼承和發展了湘文化。

馬楚時期的王宮就在現在的馬王街,現在的小瀛洲菜市場在1932年的長沙地圖上還標明是一片水域,是馬王的后宮園林,也是唐東池的一部分。小瀛洲東南邊的區域應先淤塞,變成了泥濘的稻田,現存古稻田地名。

圖片

南楚地圖


圖片
五、引瀏護城:“山水之中是長沙”

前面所述唐時引瀏陽河水入護城河是本人提出的觀點,在史料上的確沒有查到。我也是反復觀察歷史地圖,仔細思考比對后提出的。

主要有以下依據:

1.從歷史地圖來看

瀏陽河入湘江區域有較大的漫流區域,地勢低洼、多水。現在烈士公園的躍進湖其實本就是瀏陽河的一段,有紅軍渡遺跡,是1930年代彭德懷率領紅軍進攻長沙渡過瀏陽河的地方。此河段離唐時護城河很近了,之間地勢不高,而且有許多斷續水域,整浚后可連通,直接引瀏陽河水入護城河。

圖片

1936年長沙市實測詳圖

2.從考古發掘來看

《湖南日報》2010年7月21日第007版報道《長沙發現唐宋至明清護城河遺址》,其中有:

“據出土遺物推測,該處河道開鑿于唐五代時期,主要使用時期為宋代。此次發掘的區域為長沙護城河的東北角,該段護城河河床東高西低,水流自護城河南部進入,經東北角河道折向西注入湘江。”

從南部進入,注入湘江,從地理上最可能水源就是近處的瀏陽河。原來,人們都認為,長沙護城河的水是來自湘江的。但湘江水面與城區地面落差很大,除非漲水時節,湘江水是很難達到城區地面高度的。而東池、高碼頭等是可以與湘江通航的,這肯定是有更高水位的流水引入。

這一考古發掘,證實了引瀏護城這一觀點。

圖片

《湖南日報》:長沙發現唐宋至明清護城河遺址

3.長沙一直有人工興修水利的傳統

前面講到東池,就是一個興修水利的明證。東池作為護城河的一段與東北、西南兩線護城河貫通,東北段有瀏陽河水引入后,南北兩向都有流入湘江的活水,舟輯通航、客流往來、貨物運輸都非常方便,也推動了長沙經濟社會和城市建設的全面繁榮。

另一個例子是圭塘河。長沙多嶺多塘,城市變遷,地貌改變了,但至今還有好多地名留了下來。晉太始中,有人在長沙城東南一片大塘發現了一只奇異的大龜,“皎然白色,長四五尺,巡行岸上”,還“數出其塘”,當地的人們認為這是一只神龜,于是把這里的水域取名叫龜塘。

在那個時代,引龜塘之水,形成“良田數百頃”。這事在《太平御覽》和《太平寰宇記》等有記錄。

《宋史·食貨志》記載,馬楚政權始興建水利,把這些塘連成一線,導入瀏陽河,使長沙城東南形成農業灌溉區,支持楚經濟發展。《湘城訪古錄》作者陳運溶進一步說,龜塘河并不是始于五代馬楚,他們是在晉的基礎上把原來的龜塘灌溉工程修得更為完善了。

龜塘河現雅化為圭塘河,整治得風景怡人,游人如織,但極少人知道它是一條人工河。

從地理和空間的角度來看,引瀏陽河水入護城河與前述工程相比都是更為簡單的事,也是很科學合理的事。

圖片

圭塘河風光

4.還有更直接的證據

據前述,從地圖上可知,長沙城北瀏陽河入湘江區域有較大的漫流區域,地勢低洼、多水,也可能就是瀏陽河的自然河道淤塞所致,在漲水時,即為瀏陽河的分流區域,退水后就變成水塘低地。瀏陽河在古代可能就有河道分是從古城東北較近處流入湘

長沙古城因近臨湘江,稱臨湘。在今?梨鎮瀏陽河邊有臨湘山,這里自晉起就有陶公廟,是寺廟盛地。臨湘山可能是因瀏陽河入湘江的臨湘古城得名的。因山、城很近,又都在瀏陽河邊上。

最近幾十年,在長沙城市建設過程中,特別是地鐵盾構開挖中,均發現了在現烈土公園區域、五一廣場區域地下十余米觸及的是含水的砂礫層,經地質學家童潛明等研究認定是瀏陽河古河道。這進一步支持古瀏陽河有河道從現烈士公園及五一廣場一線注入湘江的觀點。

圖片

?梨臨湘山陶公廟


圖片
六、悠悠歲月:“不到瀟湘豈有詩”

有了安史之亂后人才和經濟的注入,長沙逐步繁盛,及至馬楚時建都,之后長沙再也不是偏僻卑濕之地了,也鮮見詩文繼續把來長沙寫得淒淒切切、郁郁寡歡。長沙人文與經濟開始全面興起,并在全國占據越來越重要的舞臺。至北宋,長沙地位不斷上升。

北宋《元豐九域志》列舉宋代20萬人口以上的城市6處,潭州(長沙)位列其中,其他5處是:汴京、京兆府(西安)、臨安、福州、泉州。北宋晚期詩人張祁站在湘江船頭,看到長沙城內熱鬧非凡,詩興大發,情不自禁地吟道:

春過瀟湘渡,真觀八景圖。
云藏岳麓寺,江入洞庭湖。
晴日花爭發,豐年酒易沽。
長沙十萬戶,游女似京都。

及至南宋,詩人陸游一生幾度入湘,廣泛游歷,并在長沙盤桓,在《偶讀舊稿有感》中寫道:

文字塵埃我自知,向來諸老誤相期。
揮毫當得江山助,不到瀟湘豈有詩。

大有到了瀟湘是人生最得意的事之嘆,不飽賞瀟湘的風景,不見識湘中的人物,是無法寫出好詩歌、好文章的!

彼時,學院之風已經大開,岳麓書院躋身為全國著名的四大書院,“惟楚有材,于斯為盛”,長沙由破天荒之地進入了本土人才輩出的時代,開始不斷向外輸送人才和思想,影響著整個民族和國家的發展進程,這是令人驕傲的后話。

2022年11月13日,本人騎游長沙古跡,想安史之亂后的長沙,曾有詩,引為結尾:

鷗掠沙洲市聲囂,車水馬龍十三橋。

泛舟東池日色晚,且往西樓聽笙簫。

圖片

唐時長沙城示意圖(曾英、李文華在長沙考古地圖基礎上繪制)

參考文獻:
[1]譚其驤.湖南人由來考.長水粹編.石家莊:河北教育出版社,2000:163-233.
[2]曹樹基.湖南人由來新考.歷史地理,第九輯,1990.
[3]薛政超.湖南移民史研究(618-1279年)[D].南京大學,2006.
[4]曾英,向禹,李文華.中國檔案文獻遺產名錄視閾下長沙馬王堆漢墓帛繪地圖研究[J/OL].山西檔案:1-7[2023-02-10].
http://kns.cnki.net/kcms/detail/14.1162.G2.20221009.1135.002.html
[5]劉美觀.長沙窯紀年瓷研究[J].收藏,2010(02):56-58.
[6]寧志新.中國古代經濟重心南移問題淺論[J].河北師院學報(社會科學版),1994(03):59-66+127.
[7]歐陽峣,唐清.唐宋時期經濟重心南移怎樣促進了市場規模擴張?[J].湘潭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22,46(04):39-45.DOI:10.13715/j.cnki.jxupss.2022.04.004.
[8]趙穎慧.長沙地下一萬米,為什么有它們?[J].湖湘地理,2019.05.23
[9]蔣超,劉振興,蔡光偉,王子建,黃偉,陽軍生. 盾構穿越古河道復合地層預加固方法及掘進效果分析[C]//.2022年全國工程建設行業施工技術交流會論文集(中冊).[出版者不詳],2022:142-146.DOI:10.26914/c.cnkihy.2022.038168.

END 
*本文由城市記憶CityMemory獨家發表。作者 | 曾英,女,1972年生,檔案副研究館員,任職于湖南湘江新區管委會,從事檔案管理,城市記憶研究。李文華,男,1966年生,湖南華容人,長沙市城建檔案館研究館員,從事城建檔案管理及建筑遺產保護與創新研究。
*編輯 | 明明。

圖片

圖片

上一頁:找不到相關信息
下一頁:湖南博物院 | 湖南省博物館:打開時空之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