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文/陳樹森
長沙市開福區(qū)的福元路,是一條年輕的幸福源泉之路。之所以說它年輕是因為和那些市區(qū)的百年老街、千年古巷相比,其歷史年頭是無可相比的,因為它今年還不到二十歲。
開福區(qū)福元路東起星沙博覽路(現(xiàn)錦繡路),西至芙蓉北路的馬廠,全長7.1公里,雙向六車道,路幅寬達46米。
2001年,長沙市城市整體規(guī)劃修編中,這條路還是停留在紙上的一條規(guī)劃路,它橫穿長沙市洪山管理局,是開福區(qū)連接長沙市經開區(qū)、星沙開發(fā)區(qū)的大動脈,竣工通車后,長沙縣政府開車到開福區(qū)政府只需九分鐘。因為規(guī)劃時為2001年,正逢新千年,新世紀伊始,故定名為新世紀大道,更名為福元路則是后來的事了。
新世紀大道還有一新,那就是這條路不依賴于任何一條老道路拓展成型修建,是在當年綜合農場的湖澇圍子和山林田土之間新開辟出來的一條大道。1998年版的市區(qū)交通圖,這條大道還隱匿于魚池、圍澇、山坡、林田之中,2004年的市區(qū)圖也才標出規(guī)劃路線。然而,短短的兩年時間,7.1公里長的大道便從藍圖上走進現(xiàn)實中。
長沙市1998年版交通圖(四木供圖)
長沙市2004年版交通圖(四木供圖)
當年新世紀大道的修建,對增強長沙與長江經濟開發(fā)帶上的岳陽、湘潭及株洲等城市的聯(lián)系,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
它進一步完善了該區(qū)域的道路網絡骨架,緩解了319國道的交通壓力,密切了星沙與長沙市區(qū)的聯(lián)系,在社會效益上,對道路沿線景觀有了很大的改善,對樹立北長沙品牌具有積極的作用;在經濟效益上,對促進道路兩廂的開發(fā)有著重要的意義,因此后來更名為福元路也是寓意美好。
福元西路(四木供圖)
福元西路萬國城(四木供圖)
記憶中,最早到福元路西端落戶的樓盤為珠江花城,它位于芙蓉北路與福元路交匯處,占地八百余畝,是長沙首席精裝修大樓盤,也是距離市中心最近的大型生態(tài)文化住宅區(qū)。
緊隨其后,挨著珠江花城的樓盤是萬國城。過萬國城的雙河北路路口約三百米處的對面是海棠小區(qū),這是一片多層住宅的安置小區(qū),當年綜合農場的大量拆遷戶因福元路的建設拆遷讓地,都被安置在這片小區(qū)。
這片小區(qū)的東面是長沙到湘陰的出城路口,叫長陰路。新修的福元路橫跨長陰路在這里形成了一個十字路口,十字路口往南是工程兵大道。
擴建后的史家坡學校(四木供圖)
十字路口的東南角是一座百年名校——史家坡小學。該校創(chuàng)辦于1917年,占地十余畝前身為當地的李家祠堂小學,解放后由鄉(xiāng)政府組織興建為公辦小學,方便當地百姓子弟就近入學。上世紀60年代末70年代初為國營綜合農場文教黨總支駐地,1992年改為長沙市國營綜合農場中心小學,后更名為史家坡小學,先后有齊白石先生的關門弟子譚濟夫、省作協(xié)一級作家李漁村等在校任教。
史家坡小學2003年掛牌為長沙市現(xiàn)代教育技術實驗學校,2006年掛牌為開福區(qū)規(guī)范化學校。2019年因生源大幅增加,史家坡學校擬修建總體規(guī)劃為69個班的中小學校,并在原址擴建,擴建后的史家坡學校已竣工投入使用。
在這個十字路口的東北角的山坡上,是一家長沙縣的企業(yè),即長沙石英砂廠。該廠成立于1958年,生產的石英砂是廣泛用于冶金窯爐的爐襯耐火材料,它能提高爐齡,節(jié)能降耗,性能穩(wěn)定,深受冶金鑄造行業(yè)的青睞,在當年的長沙縣也算是一個龍頭企業(yè),具有一定的生產規(guī)模。
進入八十年代中后期,受政策的限制和市場經濟的沖擊,這樣的礦石粉塵行業(yè)注定是難以生存的,2000年工廠改頭換面成了一家外資企業(yè)。現(xiàn)在的名稱為“長沙環(huán)宇石英砂有限公司”。
十字路口往南沿當年的工程兵大道(現(xiàn)在的雙河路)約一公里多的地方當年只有兩個大單位,一是長沙有名的中國人民解放軍163醫(yī)院,二是湖南省建六公司預制場。
163醫(yī)院創(chuàng)建于1940年,占地四百多畝,擁有床位1000張,開設臨床醫(yī)技科室35個,設置專業(yè)42個。醫(yī)院又是湖南師范大學的第二附屬醫(yī)院,是一所集醫(yī)療、科研、教學為一體的軍隊綜合性醫(yī)院,并于1996年被首批評定為全國三級甲等醫(yī)院,現(xiàn)為解放軍聯(lián)勤保障部隊第九二一醫(yī)院。
福元路一路向東,當年的東二環(huán)還未拉通,但在東二環(huán)與福元路相交的十字路口西南角上的洪山家園,是由湖南凱誠置業(yè)公司開發(fā)的樓盤,也是福元路上開發(fā)較早的樓盤,現(xiàn)在已是一個十分熱鬧而成熟的小區(qū)了。十字路口的東北角上有長沙市第一垃圾中轉場和垃圾處理科研中心,每天可處理垃圾4000噸。因工作的原因,我曾進入垃圾中轉場和垃圾處理科研中心一看究竟。
偌大的長沙市,每天所產生的生活垃圾,成百上千噸都在集中在這里處理中轉。但生活垃圾中有不少是可以再生回收利用的,如塑料、玻璃、金屬、木材、廢紙等,特別是塑料,全社會都需要大規(guī)模、最大限度地回收利用,而且刻不容緩,因為深埋于地下,百年不可降解,污染環(huán)境,禍害子孫。
垃圾處理中心的生產工藝也很簡單,垃圾車運來的垃圾傾倒于輸送帶上,多名員工便守候在旁分揀那些可利用物資。十多年前科技水平不高,分揀多為人工,但確實是一項變廢為寶,利國利民的事業(yè)。
我在廢舊塑料回收車間看到的場景是這樣的:各種廢舊塑料從垃圾中分揀出來后,經清洗進入高溫爐熔解后,其溶液經一個篩狀孔板擠壓成小手指粗的條狀塑料棒,再經水槽冷卻固化后,便可加工成塑料顆粒又可源源不斷地成為塑料制品行業(yè)的原料,廢舊塑料在這個垃圾中心形成了一個良性的再循環(huán)。
看到這一過程,讓我感嘆不已,地球資源有限,政府倡導的垃圾分類,利國利民,變廢為寶,每個家庭所產生的的垃圾,分類傾倒乃舉手之勞,一旦形成全民的自覺行動,可節(jié)省多少時間和資源財富呀!
生活垃圾中各種可回收的物資經分類揀出后,剩下的垃圾擠壓出水分后再成型打包裝車,經全封閉的大型貨柜車運到長沙城北的望城區(qū)橋驛鎮(zhèn)黑麋峰下的長沙市垃圾填埋場,作永久性深埋處理。
福元路過東二環(huán)十字路口350米處是長沙大學的附屬中學。長大附中原為長沙市第二十五中學,大門位置原在臨瀏陽河的洪青路(后來改為工程兵大道,現(xiàn)名為雙河路)上。
二十五中始建于1963年,先后由始建地暮云市搬遷至望城區(qū)高塘嶺、荷花池、洪山廟,毗鄰長沙大學。2008年經長沙市人民政府決定,擇址建設新校,并于2011年8月竣工,2012年1月正式投入使用。新校區(qū)占地120畝,是一所由長沙大學主管,國家公辦寄宿制完全中學。
長沙大學與長大附中(四木供圖)
緊鄰的長沙大學創(chuàng)建于1970年,是由當年的湘江師專、長沙基礎大學和長沙大學合并而成為一所專科院校。2004年專科升本科院校后,由于所開設的專科數量達不到“大學”的要求,因此只好改名為長沙學院,成了一所暗升明降的大學,委實讓長大的師生心生遺憾。近年來,長大的全體師生正在發(fā)奮努力,要把長大的外延與內涵整體提升,爭取盡快恢復它的名稱。
圍繞在福元路與東二環(huán)十字路口以南的地域,七十年代以前,由于瀏陽河的阻隔,是很偏僻的地方,這些地方包括163醫(yī)院以東,廣州軍區(qū)槍械修理所、二十五中、長沙大學,我們當年都統(tǒng)稱為洪山廟,具體地名叫“銅鑼山”,是當年長沙城北的公墓區(qū)。
1968年,廣州軍區(qū)在銅鑼山征地用于軍事建設,墓地才被廢止,而此地當年確實是有一座依山傍水而建的洪山廟。
洪山廟作為地名雖名氣很大,但廟卻未入正冊,且規(guī)模很小。該廟曾幾度搬遷,后來由村民集資才在距東二環(huán)十字路口以東兩公里的福元路以北150米處落成。
洪山廟(網絡供圖)
在長沙大學的東面是后湖學府華庭,也是福元路建設之初較早開發(fā)的樓盤之一。該樓盤由二十余棟深紅色的小高層組成,又稱學府紅樓,當年樓盤銷售時最響亮的廣告詞是“住學府華庭,你的鄰居是教授”。教授者,文化人也,與文化人為鄰,自然有高人一籌的心理暗示。
風景秀美的山鷹塘度假村建在福元路的北側,與長沙大學的北大門遙遙相對,這是一處鬧中取靜的風水寶地。水光瀲滟,山色蔥蘢,成排的洋樓坐落在青山綠水之間。竹林里,一棟棟吊腳樓式的度假別墅掩映其中,十分幽靜雅致,而又貼近自然。
山鷹塘度假村開發(fā)較早,沒有福元路之前就已開村運營,是長沙集旅游、度假、休閑、垂釣的好去處。由于離市區(qū)近,每逢節(jié)假日周末,來這里度假休閑的人絡繹不絕,進村道路時有堵塞。
緊挨著度假村的東北角上,是有著千年歷史的古剎名寺——洪山寺。該寺建于唐朝寶歷二年(公元826年),雄踞于撈刀河畔自北向南然后向西的拐角上,原名麓峰寺,清康熙年間重修,歷經滄桑,幾度興廢,后改名洪山寺。
現(xiàn)寺院主持釋增慧法師,男,1964年生,長沙市人,函授本科學歷,1988年于南岳祝圣寺出家,禮句容老和尚為師,1989年考入福建佛學院學習,同年在廣化寺依妙湛大和尚受具足戒,先后在南臺寺、靈音寺、大佛寺、麓山寺、夾山寺等寺院執(zhí)事以及佛教報刊編輯。
釋增慧法師是我朋友的兒子,二十年前我和家人親友曾到寺院做功德并在寺院用過齋飯。出家人受戒不能吃葷,所以齋飯的菜肴是清一色的素食菜,稍好一點的菜品是豆腐、豆筍一類,菜品的名稱多與佛教有關。
齋堂大門兩邊掛一楹聯(lián),黑底金字:有釋子資格受天人供養(yǎng),無五觀授食墜三途業(yè)因。齋堂分為大堂和雅室,進餐時,眾僧人排隊魚貫而入,安靜而整齊地就坐于長條形的餐桌旁并開始唱佛歌,誦經文然后進餐。
我們一行人被一位副主持級別的僧人引入雅室,這位僧人觀其面相約五十來歲,長沙人,很隨和,就餐時,他笑著和我們說:“齋菜中,很多菜都是由豆腐、面筋之類的食材做成,你們在食用時,可用意念,把它想象成你們平時的魚或者肉,你就能恰出魚肉的味道。”哈哈!這出家人太有意思了,吃飯時還不忘宣傳氣功的意念導引。
撈刀河千年流淌,洪山寺臨河而建,站在寺院北面的圍欄邊,俯瞰較為寬闊的河面,還真有幾分大河奔流的雄渾。寺院里清幽雅致,除了一些和尚僧人外,還有一定數量的居士在此修行募道。
印象最深的是寺院大坪中有一處竹亭,竹亭東西連接有鵝卵石鋪成的曲徑小道,顯得別致高雅。竹亭兩邊也有一楹聯(lián):兩頭是路,坐片刻不分你我;四大皆空,喝一盞各奔東西。此楹聯(lián)既應景也包含有佛家四大皆空,普度眾生的教義,實為佛家楹聯(lián)之妙語。
當年福元路剛通車時,福元路自山月路口向東到萬家麗路的1.5公里路的兩側幾乎沒有什么建筑,全部是山坡地,只是快到國防科大三號院時,在路段的北向有幾處餐飲。
其中有一處規(guī)模不大的餐館開在靠近三號院的山林邊,叫“三峽人家”,因為從路邊到餐館有一段距離,且在山林邊顯得十分僻靜,餐館名稱也別致,當年我在科大三號院搞天然氣管道施工,中午飯點時,便尋到了這家餐館。
三峽人家的菜品是典型的重慶風格,以麻辣燙為主,兼顧本地口味,因此生意蠻好。用餐時老板過來打招呼,是一位三十多歲的重慶漢子,我便好奇地問他何解把餐館取名三峽人家。
老板說自己是重慶豐都人,因三峽移民遷到了山東青島,但在青島不善務農耕作,便到長沙打工,親戚在科大服役,便介紹其在這里開了家餐館謀生,為迎合人們的獵奇心理,便以“三峽人家”的店名招徠顧客。看來這位三峽移民兄弟還是蠻有經商頭腦的。
國防科大三號院,原名工程兵學院,地處福元路與萬家麗大道的西北角上,它的前身是1950年成立于南京的華東軍區(qū)工兵指揮部兼工兵學校,1978年在長沙恢復重建,1999年并入國防科技大學。
學院創(chuàng)建以來,既培養(yǎng)了前國防大學校長邢世忠上將、原北京軍區(qū)司令員李新良上將等軍隊高層將領,也走出過聞名全國的珍寶島排雷英雄孫征民,還有著名的爆破專家張志賢這樣的高級工程技術人員。在我國多批赴外執(zhí)行維和任務的工程兵中,一半以上基層干部,都是工程兵學院的畢業(yè)學員。在應邀參加國慶45周年觀禮的全國75名英模中,有三人是工學院畢業(yè)學員。因此工程兵學院擁有“中國英雄訓練營”的稱號。
走過萬家麗的十字路口不遠處東北角的山頭上,那里是我曾經工作過的單位,長沙市液化石油氣公司的第一儲配廠,又名土橋灌瓶廠。同時還有我公司的壓力容器檢測站,與工程兵學院僅隔條107國道而遙遙相望。這地方在2000年以前叫長沙縣望新鄉(xiāng)土橋村。
我公司的廠房現(xiàn)在成了二手車市場(四木供圖)
原第一儲配廠大門(四木供圖)
燃氣屬易燃易爆品,其儲配基地必須遠離市區(qū),因此我單位第一儲配廠80年代選址建在當年偏僻的長沙縣望新鄉(xiāng)地界。這里遠離市區(qū),緊鄰老107國道,方便到岳陽的長煉廠和岳化總廠運輸起源。
記憶中,三十年前這里的地形地貌和道路交通是這樣的:
現(xiàn)在的萬家麗北路是原來老107國道的一段,七十年代因為洪山廟大橋建成,市區(qū)出城往北的出行通道不再繞行東沌渡大橋,可直接從洪山廟大橋出城。出城后向左右分岔,向左經163醫(yī)院、史家坡過廖家渡往湘陰、北山,向右經25中、“長大”,拐向工學院和土橋,過水渡河后徑直往青山鋪、岳陽方向。
因為這條路上有工程兵學院,2000年初這條路改名叫工程兵大道,西起長陰路口東至工程兵學院,屬軍民共建的雙擁路。當年的107國道還是逼仄的,僅兩個車道,且山道彎彎,即便是洪山廟大橋到我公司和工學院這一段四公里長的路段也是如此。
液化石油氣公司成立于1974年,到1998年市場放開的這二十多年的時間里,一直處于壟斷行業(yè)的狀態(tài),因此我公司在當年是既牛氣又霸氣。說牛氣是因為壟斷,說霸氣是什么人都敢惹,連公安警察也不畏懼。
1992年我剛調到公司時,曾有人跟我說起過這樣一件事。
有一天,公司車隊一名司機開著一輛滿載空鋼瓶的汽車行駛在洪山廟大橋至土橋灌瓶廠之間的道路上。由于是空車,當時這名司機的車速較快,迅速地超過了前方正在行駛的一輛三輪邊斗摩托車,可能是超車時貨車離三輪摩托車距離較近,導致三輪邊斗向無效路面上避讓了一下,險些翻到路邊去了。這位司機從后視鏡中看到三輪車并沒有出事,也就沒有停車,便揚長而去。
誰知這三輪邊斗的兩人恰好是市公安局治安大隊的民警,平日里耀武揚威搞習慣了,今日被這貨車逼了一下,受了驚嚇,而對方車都未停便跑了,這還了得!兩人便加大油門奮起直追。這名司機從后視鏡里看到三輪車追上來了,心想,看來這兩人是來者不善,害怕自己吃虧,于是加大油門跑起來。
從洪山橋到土橋那段路也就幾公里,不一會兒大貨車便拐進了通往土橋灌瓶廠的小路上,三輪車也緊隨其后拐了進來,大貨車再一腳油上坡后一個左拐便進了土橋灌瓶廠區(qū)的第一道門,繼而迅速沖進了第二道門,將車停在了裝瓶臺下的停車坪并迅速離開了車。
追上來的三輪車可能也不熟悉當地的情況,只知道是一個單位,于是也尾隨著沖過第一道門崗,門崗的值班員喊都冒喊停,又沖進了第二道門崗。
液化石油氣公司是特級防火單位,所有車輛進第二道門都必須帶防火罩,且第二道門崗除了我們自己的職工值守,還有武警把守。武警見未履行任何手續(xù)的車輛闖了進來,便迅速端起了手中的步槍,同時拉動了槍栓。兩個公安局治安大隊的便衣警察見武警拉動槍栓來真的了,慌忙停車掏出了手槍和公安證件。
這時候灌瓶廠的負責人趕到了現(xiàn)場,命令武警戰(zhàn)士繳了他們的槍和證件帶到辦公室進行詢問,才知道是被我公司的大貨車逼了一下,受了驚嚇,追上來是想要教訓一下司機的,沒想到闖進了特級防火單位被武警捉了。他們只好自認倒霉,開上三輪車灰溜溜地走了,連槍和證件后來都是公安局另外派人取走的。
2000年后,市場逐步放開,液化石油氣公司壟斷市場的格局被打破,公司輝煌不再。2004年公司改制為股份制后,從此一蹶不振。現(xiàn)在的土橋第一儲配廠早已物是人非,其生產場地租賃給了別人做了二手車市場的直播基地。
作為一名從公司退休的員工,本與公司的興衰關系不大了,但作為一名有著強烈歸宿感的國企退休員工,依然深感痛心疾首,依然祈盼公司能重振旗鼓,再展宏圖。
以球罐為背景的二手車直播基地(四木供圖)
福元路從我公司第一儲配廠往東兩三百米的距離便是星沙的博覽路了(后為錦繡路),這里也是星沙開元西路的終點。福元路在這里與開元路對接,這是縣城與省城的對接,是幸福與源泉的對接,是城市與鄉(xiāng)村的對接,這樣的對接影響深遠,意義重大。
前方十字路是星沙開元西路的終點(四木供圖)
二十年過去,彈指一揮間,然而福元路兩廂的變化卻是滄海桑田,舊貌新顏。昔日的菜地廢墟,今日已被眾多的房地產商競相開發(fā),早就地無虛席了,到處是高樓大廈、超市賣場,遍地繁華,一派祥和。開福區(qū)的福元路真正成了一條開啟幸福源泉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