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莱顿,欧冠直播在线直播观看免费,相扑比赛,cba半决赛,竞彩足球混合过关胜平负开奖结果,哪里可以看足球直播

長沙左家塘(上):烽火百年阿彌嶺
專欄:長沙記憶
發布日期:2020-07-30
閱讀量:7492
作者:城小憶
收藏:
解放前,阿彌嶺一帶為墳冢山丘,原名峨嵋嶺,“阿彌嶺”為其俗名,“阿彌”是宗教用語。文革時,阿彌嶺曾叫過一段時間“唯物嶺”,后改回。阿彌嶺附近曾有一口水塘,水面直徑約80米左右,相傳有一左姓鄉紳在此依塘修建一大宅,而得地名“左家塘”。左家塘老街在城南路原左家塘公安派出所老辦公樓東側,曾是一條商賈云集、熱鬧非凡的古巷小街。
左家塘街道位于長沙市雨花區東南部,北起人民路,南至勞動東路,東臨鐵路線,西止韶山路,三縱(車站南路、曙光中路、韶山路)四橫(勞動路、桂花路、城南路、人民路)七條主干道貫穿轄區,下設左家塘社區、阿彌嶺社區、紅花坡社區等21個社區居委會,系長沙市城區面積最大的街道。

解放前,阿彌嶺一帶為墳冢山丘,原名峨嵋嶺,阿彌嶺為其俗名,“阿彌”是宗教用語。文革時,阿彌嶺曾叫過一段時間“唯物嶺”,后改回。阿彌嶺附近曾有一口水塘,水面直徑約80米左右,相傳有一左姓鄉紳在此依塘修建一大宅,而得地名“左家塘”。左家塘老街在城南路原左家塘公安派出所老辦公樓東側,曾是條商賈云集、熱鬧非凡的古巷小街。


原“左家塘”位置即在今曙光中路與城南東路交匯處東南角。攝影/劉曙文


上世紀80年代前,左家塘街道曾是長沙市內老城區與郊區東屯渡人民公社桂花大隊菜地犬牙交錯,混合共居的地區。數十家省、市屬企事業單位也座落其間。


1986年長沙地圖中左家塘地區


1984年,根據長沙市城市發展規劃,長沙市政府決定整體征收桂花大隊全部屬地,將農業用地開發為城市商業民用公共用地。桂花大隊人員按照“轉業轉戶” 的辦法妥善安置。拆遷開發工作交由長沙市區鐵路遷建工程指揮部實施。


長沙市區鐵路遷建工程指揮部(以下簡稱鐵建指揮部)始建于1983年9月,后更名為長沙市公用設施開發有限公司。同年,鐵建指揮部開始啟動征收、開發桂花大隊工程,移獅子山,填平桂花大隊“三塘一水庫”( 左家塘、荷葉塘、看守所前水塘、桂花水庫)及溝壑,實現“三通一平” 。將桂花大隊屬地融入左家塘街道轄區,重新打造一個都市化的左家塘。


時至今日左家塘早已成為繁華都市。溫故而知新,讓我們回顧左家塘地區發展歷程和巨變,再次感受改革開放給中華大地帶來的翻天復地的變化。


長沙市區鐵路遷建工程指揮部1991年處理桂花大隊居民房屋產權事宜  供圖/王紹其


左家塘的紅色烙印




1927年5月21日,軍閥何鍵部下第33團團長許克祥,在長沙城內率兵1000多人發動反革命政變,對革命黨和工農群眾進行突然襲擊。長沙城頓時火光沖天,槍聲四起,在一片白色恐怖中,反動軍隊向國民黨省黨部,省、市總工會,省農民協會、農民自衛軍總部,及工人糾察隊發起進攻,奪取農民自衛軍、工人糾察隊的槍支,對左派人士和革命群眾進行血腥大屠殺,是為史上著名的“馬日事變” 。


 “馬日事變” 后的次月,中共長沙郊區區委書記、省農協委員長滕代遠在長沙南門外荒郊僻野的左家塘、赤崗沖、紅花坡一帶開展革命活動,并在紅花坡組織成立了針對“馬日事變” 的復仇大隊。


滕代遠曾在左家塘地區紅花坡組織復仇大隊  攝影劉曙文


滕代遠組織的復仇大隊,全隊36人,由長沙縣第十區農民協會副委員長葉魁任大隊長,首戰奇襲廖家坪法林寨的反動團防局,奪得一批槍支,后曾3次奇襲九峰鎮團防分局。



同年10月,中共湖南省委決定將復仇大隊擴充為工農革命軍長沙獨立團,葉魁被任命為團長。不久獨立團轉戰河西岳麓山下,離開了左家塘。1930年3月26日,葉魁在長沙瀏陽門外識字嶺英勇就義。


1938年1月1 6日, 中共湖南省地下工作委員會成立,機關駐地設在長沙市左家塘附近的城南路28號,同年11月遷往邵陽。省工委在左家塘工作時間雖然不長,但在左家塘地區革命史冊上留下了光輝的一頁。諸多革命先烈也將一腔熱血灑在左家塘大地上,如:1948年7月22日,省工委南門外吳家坪5號聯絡點的共產黨員蕭伯鰲,由于叛徒告密,被長沙警備司令部特務逮捕,多次嚴刑逼供 ,堅貞不屈。同年11月1日晚,被慘殺在左家塘。


中共湖南省工委和復仇大隊的戰斗,為左家塘深深打上了紅色烙印,革命先烈的鮮血也染紅了左家塘大地。


第三次長沙會戰的第一道防線




1941年進行的第三次長沙會戰,是中國抗日戰爭中的一次重要戰役。1941年12月至次年1月,日軍第三次向長沙發起進攻。是役由國民黨守軍第九戰區司令官薛岳統帥,薛岳是廣東韶關市人,中華民國陸軍一級上將,著名抗日將領,軍事家,畢業于保定陸軍軍官學校。他在抗日戰爭中指揮了四次長沙會戰等著名戰役,在第三次長沙會戰中自創天爐戰法,大獲全勝。當年有抗日“戰神”之稱。


薛岳所統帥的國民革命軍第10軍(軍長李玉堂,黃埔軍校一期生,中華民國陸軍中將)和第4軍 、第73軍等所屬30個師,共30余萬人,頑強阻擊日方第11軍團司令官阿南惟幾所統率,裝備精良的共約12萬日軍向長沙的進攻。防守城東南的國軍笫10軍分三道防線挖戰壕,修工事布防:第一道防線為阿彌嶺、左家塘、赤崗沖、雨花亭、金盆嶺、猴子石,第二道防線為白沙嶺、黃土嶺,東瓜山,第三道防線布防在天心閣、妙高峰等地。


第10軍預10師(師長方先覺,黃埔軍校第三期生,中華民國陸軍二級上將)駐守在第一線阿彌嶺、左家塘、赤崗沖、雨花亭、金盆嶺、猴子石帶。


第三次長沙會戰時中國守軍


1941年12月24日,日軍渡過岳陽市郊的新墻河,一路南攻,第三次長沙會戰拉開了序幕。1月3日,長沙南郊杜家山等制高點都被日軍占領。上午9時左右,日軍精銳第三師團悄悄向南郊赤崗沖發動突襲,赤崗沖的平靜被密集的槍聲打破。駐守第一道防線據點的國軍第10軍預10師29團隨即與日軍展開了激烈的戰斗。


扼守在左家塘、赤崗沖的曹健生營奮起殊死抵抗日軍瘋狂的進攻,全營官兵從上午鏖戰至夕陽西下,500多官兵全部壯烈犧牲。阿彌嶺是29團第一營的前哨陣地,在通宵達旦的激戰中,滿山草木都被炮火翻轉,山頭都被鮮血染紅副團長、營長和數百名官兵陣亡。


當年才26歲的王唯本,是預10師29團中尉排長。2005年記者曾采訪居住在長沙韭菜園桐蔭里166號,90歲的浙江永康籍抗戰老兵王唯本,老人含淚悲壯的說:決戰之后清點隊伍,第10軍預10師官兵7000余人僅剩下2000余人。布置在第二道防線白沙嶺、黃土嶺、東瓜山的國軍雖經頑強抵抗但仍未能阻止住日軍的瘋狂進攻。國軍退守油鋪街、識字嶺一帶。


1月4日,日軍突破第三道防線攻進市區。在天心閣至八角亭主城區,雙方發生了逐街、逐堡、逐屋的爭奪戰。由于中國軍隊的拼命抵抗,日軍的進攻勢頭得到扼制并逐漸減弱。中國軍隊司令官薛岳按原定戰略布署發布了反攻命令。1月5日,在中國軍隊奮勇反擊下日軍受到重創,全線敗退。日軍在中國軍隊步步追擊下,1月15日殘兵敗將在南郊左家塘集結,敗退回岳陽新墻河。


日軍殘兵敗將在南郊左家塘集結,敗退回岳陽新墻河。(圖中紫色線條顯示)


血戰數日、經過戰火和鮮血的洗禮后,中國軍隊成功守住了長沙古城。第三次長沙會戰以中方大勝,日方遭受慘重損失,敗退而結束。這是自珍珠港事件爆發以來盟國取得的第一場大勝,其戰果比臺兒莊戰役更輝煌。歷史上稱之為長沙大捷。


第三次長沙會戰戰后清理戰利品


“外人不得入內”的神秘單位




左家塘所謂神秘,主要是指公安系統在左家塘曾駐有幾個“外人不得入內”的單位。湘江火柴廠、長沙市公安局看守所、長沙市公安局預審科(四科)均座落在左家塘。當年湘江火柴廠的門牌地址是赤崗北路70號。三個單位建筑呈“7”字型布置,戒備森嚴的鐵門前有一口小水塘。人們傳言這口水塘寓意著出入此門的人“洗滌靈魂而再生” 。其實,這口水塘只不過是湘江火柴廠用來浸泡木頭之用的一口普通水塘。


原湘江火柴廠與長沙市公安局看守所、四科呈“7” 字型布置。大門上“長監之家”四字倒也文雅。  攝影/劉曙文

長沙市公安局看守所是個令不法之徒望而生畏的地方,他是囚禁邪惡的法器。但是在特殊的年代,他也“請”進過不少不該入內的人,有的甚至是與諾貝爾獎擦肩而過的世界名人。


經歷過“文革” 的人們應該記憶猶新,有一位年僅19歲的,長沙市中高一年級學生楊曦光在1968年寫了一篇《中國向何處去?》的文章,文章主張中國實行巴黎公社式的民主政體。文章以大字報形式張貼在五一廣場街頭,迅速傳遍全國,驚動中央。


1968年1月24日權傾一時的中央文革顧問康生指示說:《中國向何處去?》不是中學生寫得出來的,也不是大學生寫得出來的,后面一定有黑手操縱。在權貴“欽點”下,同年2月楊曦光以“現行反革命” 罪關進了左家塘長沙市公安局看守所。


蠟紙手刻《中國向何處去》


楊曦光在所著《牛鬼蛇神錄》一書“左家塘看守所”文中回憶:“我被戴著手銬運上火車,兩位全副武裝的士兵像押送要犯一樣坐在我的兩旁。…… 我被帶到一個門上寫著九號的號子前,我在九號住了將近兩年,直到一九六九年底我被逮捕和判刑。”


1969年11月份楊曦光以反革命罪判處有期徒刑10年,押送到岳陽洞庭湖邊的建新勞改農場進行勞動改造。1968年至1978年,楊曦光在監獄服刑期間向與其共同關押的大學教授、工程師等人學習了大學課程,包括英文、高等數學、哲學、世界史等。


長沙市第一中學學生,楊曦光(右一)


1978年出獄后,楊曦光決定改名,重新啟用了小時候的乳名——楊小凱。1980年,楊小凱報考中國社會科學院數量經濟學研究員,在當時的中國社會科學院副院長于光遠的幫助下,通過考試后被錄取為實習研究員,開始在中國社會科學院數量經濟和技術經濟研究所工作。


楊曦光出獄后照片


1983年,湖南省高級法院審判委員會經重新審議,撤消對楊曦光原判決,宣告楊曦光無罪。


1983年楊小凱被美國普林斯頓大學經濟系錄取為博士研究生。普林斯頓大學位于美國東海岸新澤西州。普林斯頓大學共培養了2位美國總統、12位美國最高法院大法官、產生了68位諾貝爾獎獲得者(世界第十)、15位世界數學最高獎菲爾茲獎獲得者(世界第三)、14位世界計算機最高獎圖靈獎獲得者(世界第四)。


楊小凱在普林斯頓大學畢業后,先去耶魯大學經濟增長中心做了一年的博士后,然后到澳大利亞莫納什大學經濟系教書。1993年楊小凱當選為澳洲社會科學院院士,2000年升任講座教授。并擔任北京大學和復旦大學的客座教授。


楊小凱在普林斯頓大學畢業后,全家合影照


楊小凱在經濟學上取得的成就,被全世界頂尖的經濟學家所公認,最突出的貢獻是提出新興古典經濟學與超邊際分析方法和理論。他曾兩度獲得諾貝爾經濟學獎提名,楊小凱被譽為“離諾貝爾獎最近的華人”。


《 第二次握手》作者、著名作家張揚在平反后曾興致勃勃的重返關押過他的湖南綢廠內鹿洞里監獄,并在監房窗下拍照留念,但是楊小凱離開左家塘看守所后,此生再也沒有踏入左家塘看守所一步。2004年楊小凱在澳大利亞去世,享年56歲。


長沙監獄及湖南省警示教育基地相鄰。門前停車坪原為-口小水塘  攝影/劉曙文


左家塘看守所隔壁就是湘江火柴廠,即現在的長沙監獄。1955年該廠由益陽搬遷至長沙,1961年12月,定名為“湘江火柴廠” 。1969年改為地方國營單位,改名為“長沙火柴廠”,劃歸長沙市一輕工業局管轄。1984年重新收歸為勞改單位,命名為"湖南省第九勞動改造管教支隊"。1990年為發展多種經營,曾改為“長華工業總廠”,下設汽車修理、工藝竹品、紙箱、火柴分廠。1995年正式更名為"湖南省長沙監獄” 。


監獄四周高高的圍墻上布滿帶刺的鐵絲網,厚重的鐵門。重重的崗哨,無不令人感到冷峻與森嚴。長沙監獄內麓峰監區作為湖南省唯一一個關押職務犯的監區,先后關押了數百名曾經的廳處級“官員”,包括郴州原市委書記李大倫、湖南省原體育局局長傅國良、原湖南省高速公路管理局局長楊志達等人。


與麓峰監區比鄰而立的是湖南省警示教育基地,既是長沙監獄的窗口單位,也是全省干部反腐倡廉警示教育基地的重要組成部分。每當各單位組織副處以上領導干部參觀后,參觀者都表示心靈受到強烈的震撼和洗禮。都深深體會到,如果不能守法戒貪,為官與為囚就僅僅是一步之遙、一墻之隔。這正是:位高權重當自律,天堂地獄一念間!


長沙監獄地處長沙市雨花區城南東路53號。長沙市公安局預審科(四科)原址已改為市公安局禁毒支隊駐地。


長沙市公安局在左家塘阿彌嶺還曾駐有個少為人知的單位。在左家塘阿彌嶺一個叫“三工區”的地方,上世紀六+年代,曾建有長沙市公安局警犬訓練基地警犬在維護社會安全、偵查破案、治安防范、警衛安保、毒品查緝等方面發揮了的獨特作用故各國警方都非常注重警犬的使用和訓練。



長沙市公安局警犬基地有一位優秀的警犬訓練員游興華,當年省、市報刊多次報導過他的事跡。游興華個子長得高,人們親切的戲稱“游長子”。


上世紀六、七十年代,正是“全民大革命”的時期,生產力低下,生活物資匱乏,有的人甚至連飯都吃不飽,導至社會上產生了很多“把手伸到別人口袋里的人”,經歷過那個年代的人都記得,當年長沙市商場、公共汽車上扒手特別多市公安局為了肅整社會風氣,打擊扒竊,將游長子又調回了刑偵大隊當年長沙市公安局抓扒手的標兵有兩位,一位叫做“熊眼鏡”, 另一位就是游長子。


長沙市的扒手們一聽熊眼睛和游長子的名字就聞風喪膽。據說在公交車上,如果發生了扒竊案,只要他們兩人中的某一位到車上轉一圈,犀利的雙眼在滿車乘客中一掃,不用動手,扒手自然會恢溜溜跟著他下車,乖乖就范。


2002年,長沙市公安局重新組建警犬技術工作大隊,隸屬刑偵支隊,新的長沙警犬基地位于長沙市天心區暮云鎮高云村。


原長沙鐵路公安處在左家塘阿彌嶺也設有一看守所。長沙鐵路公安處看守所始建于1964年,地處城南東路阿彌嶺。這里主要關押在長沙鐵路公安處管轄區域的火車上或火車站等地涉嫌違法犯罪的嫌疑人。


長沙鐵路公安處阿彌嶺看守所近圖    攝影/劉曙文


上世紀80年代初期,國家整體征收開發左家塘桂花大隊所屬土地,長沙市中級人民法院也在桂花大隊屬地購地建院,現在莊嚴肅穆的長沙市中級人民法院大樓屹立在曙光中路289號。


長沙市中級人民法院大樓  攝影/劉曙文


眾多的公安政法系統單位駐扎在左家塘,使左家塘披上了一層神秘的面紗。


(未完待續)

END 

*本文由城市記憶CityMemory獨家發布,作者 | 劉曙文,編輯 | 明明
添加城小憶微信,邀您入群,
與我們一起,找尋丟失的城市記憶

往期精選



長沙一人巷,巷小故事多 |昔日南門口風情錄

銅鋪街:茶館一條街 |湘雅紅樓—醫學的搖籃

湘東小長沙麻林橋古鎮 |老長沙買米打油雜談

火后街小學,走街串巷 | 憶臬后街命運的變遷

伍家嶺工廠續春秋 | 曾經的郊區:何謂雨花亭

九尾沖不一樣的風景 | 消失的長沙老街(六)

坡子街的氣魄與胸懷 |說不清的唐家巷潘家坪

春天百靈:湘江合唱團 |留芳嶺:舊時牛坊嶺

長沙曾經房價14元/平 | 辛棄疾在營盤街練兵

新冠疫情下的老長沙  |  黃泥街寫書進貨往事

致敬工農橋完小  |  影像記錄:疫情下的長沙

長沙老公館尋蹤  |  長沙樊西巷,隱居電影人

長期征稿
如果您對家鄉有著特別的情感
并愿意分享您精彩生動的故事
文字或新老照片)敬請發送到
citymemory@csjyds.com
我們會尊重和保證您的權益

上一頁:原汁原味,重溫長沙快板《新舊南門口》
下一頁:長沙左家塘(下):桂花香飄獅子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