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莱顿,欧冠直播在线直播观看免费,相扑比赛,cba半决赛,竞彩足球混合过关胜平负开奖结果,哪里可以看足球直播

昔日潮宗街
專欄:長沙記憶
發布日期:2019-12-13
閱讀量:7973
作者:城市記憶
收藏:
市糧食三倉庫大米加工廠∨位于潮宗街與沿江大道(現湘江大道)街口南頭的長沙市第三倉庫大米加工廠,面向湘江糧食碼頭。長沙膠木電器廠位于福慶街與潮宗街口,機加工車間面向潮宗街,幾臺車床在那里運轉。


潮宗街  攝影/彭苗苗

文/陶國俊


潮宗街位于開福區,東連黃興北路,西至湘江大道,近500米長,7米多寬,以保存古樸的麻石道路著稱。

該街歷史悠久,街名源自潮宗門,是明清時期長沙城西四座城門之一。

*陳先樞供圖

潮宗街是長沙城北通往湘江的交通要道及商貿之地,明清時該街是長沙縣署所在地,街巷縱橫交錯,晚清軍機大臣瞿鴻機等歷史名人在大街深巷建造宅院、公館。

位于湘江邊的潮宗門紀念雕塑  攝影/洪心怡

清代末至民國時期,湘江航運繁榮,潮宗街對面有海關、湘江糧食碼頭。潮宗街是全國四大米市長沙主要的糧食交易、倉儲及加工街道。有永豐、協豐、吉豐、協和、德安、益華、恒豐、太豐、順豐、義豐、友和等十多家糧棧(糧倉)和米廠。同時西方的宗教、醫學以及進步思想也在潮宗街上發展、傳播。

民國時期的潮宗街  陳先樞供圖

新中國成立后,潮宗街仍是長沙重要糧食集散和加工之地,長沙市糧食三大米加工廠、糧食倉庫、麻袋倉庫、市食雜公司蜜餞倉庫,還有長沙電表廠、長沙膠木電器廠、長沙第四制鞋廠、長沙線帶廠、潮宗街小學,以及蔬菜、肉食、南貨店、醬園、旅社、藥店、郵電所等紛紛設立在潮宗街上,車水馬龍,行人如織。

湘雅醫學專門學校、長沙文化書社




1913年,時任湖南督軍及省長譚延闿以省政府名義,與雅禮會合作設立湘雅醫學專門學校。1914年12月8日,在潮宗街中段面校舍內,舉行了學校成立大會暨開學典禮,顏福慶博士為第一任校長,美國胡美博士任教務長。

1920年湘雅醫學專門學校校  陳先樞供圖

湘雅業生由美國康州政府授予學位。雅禮醫院后改為湘雅醫院,1920年初湘雅醫學專門學校搬到麻園嶺新校舍。

長沙文化書社是由毛澤東、何叔衡、易禮容、彭璜等17人發起,以傳播新文化、新思想為宗旨的圖書發行機構。1920年9月9日,租用湘雅醫學專門學校三間校舍房間開業,譚延闿前往為書社剪彩,并書寫"文化書店"匾牌。

當時毛澤東任省立第一師范附小主事,積極策劃籌辦書社,任書社特別交涉員。書社在全省設立分社,售書達200多種,刊物40多種。

文化書社故址碑  攝影/洪心怡

書社后來成為中共湘區委員會秘密聯絡點。1925年劉少奇領導安源煤礦工人罷工后,因到湘雅治病,曾在書社借住。1927年8月7日,被國民黨省政府下令查封。

該書社舊址1972年9月被湖南省革委會公布為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長沙市革委會立牌。90年代末因修建新住宅,原文化書社房屋被拆除。

潮宗街真耶穌教教會堂、抗日戰爭防空洞




潮宗街真耶穌教教會位于潮宗街中段南面,由兩棟三層坡屋頂建筑組成,前棟為教會辦公和住宅用,后棟是教堂。頂部曲線形山墻,正面墻上有基督教十字浮雕。堂內8根石立柱,木結構橫梁地板,木樓梯。這里是教會禱告、聽道的場所。

潮宗街教堂  攝影/洪心怡

潮宗街真耶穌教教會堂建筑,是1923年11月8日由教會教民捐地、捐款建成,1938年文夕大火破壞,后于1947年修復使用,70年代曾作為長沙線帶廠廠房。

1994年12月31日潮宗街教會教堂重新開放,潮宗街真耶穌教教會堂建筑被評為長沙市區級文物保護單位,2005年政府出資按原貌翻修,2014年被公布為長沙市文物保護單位。

潮宗街真耶穌教教會西向不遠處抗日戰爭防空洞,是抗戰時潮宗街軍民防空掩護處。我小時經常路過潮宗街,看到此處是一很大的土堆,上面有平房,土方前面有小鐵門洞。

防空洞上朝宗亭  攝影/洪心怡

抗日戰爭防空洞有100平方左右,周圍及頂部均用鋼筋混凝士搗制,掩護處四周及頂部用土堆遮蓋。現該處平房已拆除,在防空洞上修建朝宗亭,土堆也用磚墻修飾,該處防空洞已成為抗日戰爭遺跡紀念地。

市糧食三倉庫大米加工廠




潮宗街與沿江大道(現湘江大道)街南頭的長沙市第三倉庫大米加工廠,面向湘江糧食碼頭該廠是1956年公私合營后的全民所有制企業,廠區面積很大,幾乎從潮宗街口到中山西路,長沙老城區最大的米廠。

市糧食三倉庫大米加工廠舊址,部分現為湘江大道旁萬達廣場樓房  攝影/陶國俊


潮宗街原有私人大米加工廠,基上都是前后廠的經營模式。收為國有后,主要用作大米加工,食銷售業務由分布在城區的糧店承擔。

市糧食三倉庫大米加工廠與湘江碼頭對接,采用空中封閉天橋式稻谷皮帶輸送機,將停泊在湘江碼頭上貨船裝載的稻谷,源源不斷地輸往大米廠。廠里有8個高大的圓筒谷倉堆放稻谷,工廠內車間打米機日夜不停地加工稻米,三班倒工作方式,空中彌漫著糠灰,工人天天要洗澡。

市糧食三倉庫舊址,部分現為住宅樓  攝影/陶國俊

我高中同學朱上貽是該廠退休職工,他曾經跟我說過,“雖然你們下過農村,可我當時在工廠也不容易”,我認為他說的一點不虛,米業職工確實很辛苦。

大米加工廠門字型天橋皮帶運輸機橫跨沿江大道,廠大門繁忙,汽車、板車出出進進,廠內8根圓筒谷威武挺拔,是潮宗街街口一道獨特的風景線。

此外,潮宗街上還有座裕隆米廠。

糧食系統的倉庫、糧店和醬園




市糧食三倉庫的兩個糧食倉庫分別在潮宗街中段和東頭。中段糧食倉庫規模大,位于潮宗街北面,斜對著西頭福慶街。沿斜坡倉庫大門進去,一長排糧食倉庫平行排列,這里儲備湘江碼頭運來的稻谷和大米。

市糧食三倉庫舊址,現為住宅樓  攝影/陶國俊

另一個規模較小的稻谷倉庫在潮宗街與壽星街街口東頭,倉庫臨街,大門面向潮宗街。糧食倉庫建筑都采用防火墻,倉庫內門口墻壁掛了不少滅火器。

壽星街正對面潮宗街是糧食三倉庫麻袋倉庫,倉庫很長,一直延伸到永清巷巷口,倉庫內成堆的麻袋供大米廠及糧食倉庫用,一些破損麻袋也在這里修復。

處于潮宗街與梓園巷街口東頭不遠的潮宗街糧店,屬于長沙市糧油供應公司。一棟兩層樓營業間,店門兩邊玻璃窗對稱排列,是周圍最大的一家糧店,保證潮宗街居民及單位幾萬人供應。該棟建筑現完全保存下來。

潮宗街糧店樓房  攝影/陶國俊


潮宗街醬園在潮宗街與草墻灣街口西頭不遠,屬市糧食三倉庫,前店后作坊,店面也大,供應各種醬食,生產的味精醬油很受歡迎,原料用的是稻谷。后來又在中山西路市糧食三倉庫辦公樓邊,搞了一個味精醬油車間。

長沙電表廠、長沙膠木電器廠




長沙電表位于潮宗街北面中段,靠近壽星街口,臨街工廠大門進去后是辦公樓該廠是全市唯一生產機械式電表廠家,產品質量好,產品供不應求,是市冶金機械局先進企業,后為了擴大生產搬到河西咸嘉湖

長沙電表廠舊址,現分別為綜合樓和住宅樓  攝影/陶國俊

該廠女工陳厚明,曾擔任過長沙電表廠班組長、車間主任,為多年勞動模范,退休后熱情參加社會活動,身患帕金森病仍樂觀向上。積極治療外,還關心它人,受到社會高度好評。

長沙膠木電器廠位于福慶街與潮宗街口,機加工車間面向潮宗街,幾臺車床在那里運轉。該廠生產民用開關及扦座,是市二輕局下屬企業。

現在的福慶街與潮宗街口  攝影/洪心怡

我高中同學黃伯燊是印尼愛國華僑子弟,父母送他回國讀書,與同學們相處不錯,畢業時印尼當局反華,華僑生存環境惡劣,國家安排他到該廠當學徒,做車工。聽說他工作時與該廠一位女工結婚,后到香港定居。

梓園巷及潮宗街小學




梓園巷是潮宗街通往九如里,連升街的一條巷子,大約100多米長青磚道路,巷子曲折型,巷內后段還有數根參天的古樹。梓園巷相傳是清乾嘉間禮部尚書劉權之宅邸的后花園。

梓園巷6號傳為晚清布政使銜道員張自牧的宅院,民國時期改為旅社。宅院內有一處長沙城內僅存的古戲臺,四根園木柱撐起敬山式樓頂,飛檐高翹,屋脊上有透雕,磚雕裝飾。50年代后期,這里曾作為長沙市第四制鞋廠廠房

民國旅社及古戲臺(市第四制鞋廠)  攝影/陶國俊

市四鞋廠主要生產布鞋,及少量皮鞋、膠鞋,后改名為長沙膠鞋廠,辦廠近50年時間。我發小李壽南很小就在該廠工作,是廠里資深老師傅。2005年市政府對這里進行了修繕,2014年民國旅社及古戲臺列入長沙市文物保護單位。

潮宗街小學位于梓園巷西面,學校建于50年代。校操場兩旁是一棟4層的教學樓,一棟3層的宿舍樓。學校規模不大,只6個教學班,300名左右學生,但學校教學設備齊全,教學質量高,先后評為開福區文明單位,校外教育先進單位,區示范化學校等。

潮宗街小學校園  攝影/陶國俊

梓園巷是我青少年時讀初高中必經之路,親眼看到一批又一批優秀學子在這里成長,至今仍記得該校學生歡笑聲,特別感染人。

潮宗街有機更新改造進行時




改革開放以后,80年代家經濟發展很快,修建了許多公路汽車運輸成了主流,江航運慚漸淡出,潮宗街大米加工、糧食倉儲風光不再

潮宗街  攝影/彭苗苗

90年代,國家用糧食市場化替代統購統銷政策,潮宗街國有糧食企業完全失去了以往優勢,業務銳減,難以為繼,雖嘗試轉型,例大米加工廠生產植酸農用產品。但擋不住大氣候,從90年代未開始,相繼改制,退出了經濟舞臺原有廠房用地有的用作房地產開發,有的建造職工住宅。

*攝影/彭苗苗

2005年,政府有關部門對潮宗街進行基礎設施改造,在精心保護潮宗街傳統麻石道路時,對潮宗街的地下排水管道、強弱電及燃氣管道等基礎設施進行改造,對一些文物古跡進行修復性保護。

有機更新改造中的潮宗街  攝影/彭苗苗

去年以來更是對潮宗街社區所屬街巷,進行了整體性的有機更新改造,根據老城區潮宗街歷史底蘊深厚的特點,注重"修舊如舊“,保持老街完整歷史風貌。除文物古跡外,還對古建筑、傳統米市遺存進行修復性保護,改善街道宜居性,引導特色商業經濟,建設歷史文化社區街。

現潮宗街及其周邊街巷有機更新改造正緊鑼密鼓進行時,不少長沙市民聞風就前去探訪,還有外地游客也在提前參觀。預計明年具有鮮明特色的歷史文化潮宗古街,將以靚麗的風貌呈現在我們眼前。

END 

*本文由城市記憶CityMemory獨家發布,作者 | 陶國俊,編輯 | 明明,未注明出處圖片均源于網絡。

添加城小憶微信,邀您入群,
與我們一起,找尋丟失的城市記憶

往期精選


我與倒脫靴巷的情緣  |  湖南烈士公園66年了

記憶中的溁灣鎮 長沙老公館,看一眼少一眼

風云際會袁家嶺 昔日長沙重要工業區雨花亭

長沙北郊和北郊名人故事 赤崗沖的七十余年

七十年代前長沙五一廣場 長沙街頭藝人圖鑒

蔡鍔中路風情錄 | 韻味馬王街 | 長沙人吃得刁

長沙70年擴城記  |  南大十字路上的年少時光

紅墻巷內老城舊貌 | 北大馬路到湘雅路的記憶

百年倉后街的非凡 | 長沙九龍倉下的老街記憶

松桂園與便河邊往事 | 記憶中的黃興路老商鋪

長期征稿
如果您對家鄉有著特別的情感
并愿意分享您精彩生動的故事
文字或新老照片)敬請發送到
citymemory@csjyds.com
我們會尊重和保證您的權益

上一頁:在坡子街“福祿宮”讀小學的日子
下一頁:消失的長沙老街(二) | 織機街 、糧道街、石門坎……